?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堵”與“疏”

2024-02-23 16:29加春陽惠睿鑫
陜西教育·綜合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學段教師隊伍

加春陽 惠睿鑫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既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又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現實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面臨思政課程目標的整體性不強、思政課教材的系統性不足、教師隊伍的互補性不佳、實踐教學的資源挖掘不深等諸多問題。要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從“大思政課”建設視域,厘清思政課一體化“大目標”、編好“大教材”、建好“大師資”、建設“大課堂”等維度入手,使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可靠保障。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構建“大思政課”實踐格局,需要調動各種社會資源,進一步完善思政課的工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思政課遵循教育發展內在規律的體現,也是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隨著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斷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課程目標、教材內容、教師隊伍、實踐教學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1.思政課程目標的整體性不強

課程目標是指導思政課程建設的基本遵循,其設計應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然而,各學段在不斷完善思政課程目標的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重教學,輕育人。在教學活動中,教育主體注重知識的傳授,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價值的塑造不夠重視;二是課程目標缺乏整體性。課程目標在總體規劃上,不僅表述較為抽象,而且跨度較大,導致各學段思政教育獨立開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難以將課程目標落實細致。各階段思政課缺乏一以貫之的課程目標,導致思政課教學效果呈現出階段性特點,影響思政課育人功能的整體發揮。

2.思政課教材的系統性不足

思政課教材內容編寫需要統一規劃,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完整科學體系。目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不僅分屬不同組織機構編寫,而且負責各階段思政課教材編寫的成員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導致思政課教材體系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思政課教材內容重復。如大學思政課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關于對“革命道路的探索”等內容的論述有部分重合;二是思政課教材內容遞進性不強。如中學思政課本《政治與法治》與大學思政課本《思想道德與法治》中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等內容的論述較為相似,對不同學齡段學生對依法治國的認知能力有所忽視。

3.教師隊伍的互補性不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當前,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缺乏協同理念。大中小各學段教師隊伍之間尚未形成取長補短的良好態勢,教育者視野仍然集中在本學段內,導致其難以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現實情況,無法形成教育合力。另外,教師隊伍之間缺乏交流合作的平臺。一方面,各門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利用程度較低,沒有做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對上下銜接學段的教材和課程目標缺乏了解,導致思政課教師逐漸形成“背靠背”的教學壁壘。因此,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協調配合,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4.實踐教學的資源挖掘不深

實踐教學比傳統的理論教學更具直觀性,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增強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而且能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目前,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受實踐教學基地的限制,學校仍然使用課堂實踐教學的方式來代替思政實踐教學,對現場教學、體驗教學、觀摩教學等方法運用不充分。此外,實踐內容與課程安排相脫節。學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內容偏離教學主題等問題,導致學生獲得感不強。由于思政課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因此,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就使得思政課的教學氛圍不濃,教學效果欠佳。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堵點分析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思政課建設的不斷深化,統籌推進一體化建設過程中較為薄弱的方面也隨之顯露,存在諸多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堵點。

1.思政理論與實踐發展不協調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思政課教材編寫、教學內容和方法、師資配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現內涵式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性意見。然而,從實際操作層面看,在深入實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類教育單位雖然學習了關于思政課建設的相關文件,但在落實的過程中,缺乏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導致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落后。

2.思政教師隊伍尚未形成教育合力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應加快培養各學段教師隊伍的協同理念,全面提升其協同能力,推動思政課建設向縱深發展。目前,思政課教師隊伍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以“單兵作戰”為主,沒有形成“團隊作戰”的育人格局。主要影響因素有:首先,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各階段思政課教師隊伍之間資源分享不及時、交流互動不持續,沒有做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其次,保障體系不完善,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專業指導、資金和資源等得不到相應的支持;最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協同育人平臺搭建不完善,教師隊伍缺乏集體備課、科研的平臺,整體推進效果不佳。

3.思政課教育環境的不確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很難通過簡單觀察來評估衡量。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在形成時,會受到家庭、學校、同輩群體等環境的影響。同時,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思政教育環境也變得愈加復雜,新舊觀念的碰撞、多元文化的融合、社會思潮的傳播等給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帶來較大沖擊,導致學生實際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教師預期的效果之間存在差距,各階段思政教育目標實現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難度。

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路徑探析

針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存在的不足,可從厘清“大目標”、編好“大教材”、建好“大師資”、建設“大課堂”等路徑著手,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思政課育人效果。

1.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厘清思政課一體化“大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總目標。思政課作為落實教育總目標的重要途徑,其育人特點和規律要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有新形式、新特點:一是思政教育目標具有總體漸進性和階段獨立性相統一的特點。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一體化需要將總目標進一步貫穿于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層次目標之中,建立循序漸進、依次遞進的教學目標有機體,引導各學段、各學科共同向實現總目標發力;二是思政教育目標應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規劃學段性目標和學科性目標。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特點,這要求思政課既要體現階段性,又要注重銜接性。因此,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在把握總目標的培養方向上,使每一學段都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培養工作,實現本階段的培養任務。

2.統籌設計思政教學內容,編好思政課一體化“大教材”

教材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中強調,要“優化思政課教材體系”。一是及時修訂思政課統編教材。教材編寫要保證將總目標和各階段目標全覆蓋,使其形成緊密銜接的完整系統,進一步提高教材的使用率,全面提升教學效果。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重要抓手,整體規劃思政課教材體系,將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有機融入各門思政課,確保思政課建設始終遵循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二是組織思政教材編審專家隊伍,持續推進新時代思政教材一體化建設。教材編寫人員在編寫思政課教材時,既要保證整體內容的縱向銜接、橫向關聯,又要保證各階段層次突出、重點鮮明和難易適中。同時,要避免教材的簡單重復和交叉,對不同階段相似的課程內容做整體部署,使其體現出分層遞進、逐級進階的特點,確保思政課教材適應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新要求。

3.全面提升隊伍綜合能力,建好思政課一體化“大師資”

教師作為各類教育體系的中堅力量,直接影響著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落實的程度。因此,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搭建教師一體化溝通交流平臺。鼓勵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積極開展一體化教學實踐,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促進各學段思政課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同時,組織各學科教師互學互鑒,充分發揮各學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作用,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調發展;二是搭建思政教師隊伍研究平臺,構建大中小學思政教師研究協作機制。加強思政教師教研的協同性,資助各學段思政教師共同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充分發揮思政教師研究專項的作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4.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建設思政課一體化“大課堂”

實踐教學是強化思政育人目標的重要教學方式,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和調動校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強化實踐教學,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同發展。一是積極利用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大中小學要充分挖掘地域歷史文化傳統,主動對接各級各類實踐教學基地,因地制宜開展現場教學。二是不斷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利用中國共產黨建黨日、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等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節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加深學生對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的情感認同。三是構建和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各學段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將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等納入教學工作量,促進教師隊伍進一步落實實踐教學。

綜上,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為了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提出來的一場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需要統籌規劃的系統工程。隨著“大思政課”建設的不斷深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實現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有效路徑,同時,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保障。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學段教師隊伍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學導課堂”的教學范式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家庭作業
高中各學段史料教學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