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腹配合下推七節骨治療食積內熱型小兒便秘臨床觀察 *

2024-02-26 08:26張麗娜方黎明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主證食積內熱

王 靜 張麗娜 方黎明 林 葳

(1.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中醫與康復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2.漳州市薌城區婦幼保健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兒科在古代被稱為“啞科”,小兒的排便情況可以作為很好的疾病診斷依據。小兒便秘是兒科常見疾病,功能性便秘約占兒童便秘的90%以上,其發生可能與腸動力缺乏、腸道刺激不夠而引起的腸黏膜應激力減弱等有關[1],臨床常伴厭食、少腹脹、夜臥難寐等癥狀,遷延不愈者,往往造成肛裂、脫肛等,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2]。且現代社會經常出現飲食過飽的現象,致使食積腸道,郁而化熱;加之小兒本為“純陽”之體,易生內熱,兩熱相合,共傷體內津液,導致多見食積內熱型便秘。

小兒推拿的外治法應用于小兒便秘效果較為明顯,可促進小腸蠕動,使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血清蛋白含氧量增加,活躍造血系統,并能調節機體酶活力,改善小腸吸收機能[3]。近年來,治療食積內熱型便秘均使用5 個以上的小兒推拿手法,其中有2 個手法為臨床醫師常用手法,即摩腹和下推七節骨,故筆者深入探索簡單手法同藥物在食積內熱型便秘治療上的差異,以期為今后臨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集60例漳州市薌城區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遵循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1.2.1 中醫診斷標準 (1)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有關小兒便秘的中醫診斷標準擬定:①以大便干結、不思乳食、食而不化為特征;②伴有腹部脹滿疼痛、手足心熱、夜臥不安或嘔吐等癥;③有傷乳食史;④糞便化驗可見未消化食物殘渣及脂肪滴?;純盒柚辽倬邆洧夙?。(2)參照《中醫兒科學》[5]中有關小兒便秘食積內熱型的中醫證候診斷標準擬定:①大便干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間隔延長;②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黃膩或黃厚膩;③脈沉實或滑,指紋紫滯;④腹脹滿疼痛,食欲不振,不思乳食;⑤心煩,手足心熱,夜臥不安,唇紅,口臭;⑥小便短黃?;純盒柚辽倬邆洧佟垌?。

1.2.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2002年版及《兒童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Ⅳ標準》[7]擬定。便秘病程持續2 周以上且每周排便少于3 次;有排干燥堅硬大便和/或有排便困難史;存在大量糞便潴留管道史?;純褐辽倬邆淝?項。

1.3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年齡在14 歲以下,男女不限;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愿意配合治療。(2)排除標準:存在器質性疾病所致的便秘;近1 個月已接受其他藥物治療或對藥物過敏的患兒。

1.4 治療方法 2 組患兒均給予常規飲食、健康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包括多飲溫開水,多吃新鮮果蔬,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排便習慣。

對照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丹東康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90057,每支10 mL)進行治療,6 歲及以下兒童每日服用10 mL,每日1 次;6 歲以上兒童每日15 mL,早餐時服用1次。治療過程中若出現腹部相關不適癥狀,酌情降低口服劑量。5 d 為1 個療程,持續2個療程。

治療組采用摩腹配合下推七節骨的小兒推拿手法,每日治療1 次,5 d 為1 個療程,持續2 個療程。采用YF-3 手法測定儀(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復旦大學共同研發)采集手法力度、頻率,建立手法操作模型。實驗過程中手法由專業人士操作,待手法力度與頻率形成的波形軌跡與YF-3 手法測定儀手法模型基本一致后,方可在患兒身上操作。(1)摩腹:醫者位于患兒右側,將四指并攏,以臍為中心,以全掌面作用于腹部,順時針環旋摩腹,力量以患兒能忍受為度,每分鐘50次,反復操作3 min。(2)下推七節骨:患兒處俯臥位,醫者位于患兒右側,用拇指面稍用力從上向下,從命門開始向尾骨端作推法,每分鐘100次,反復操作3 min。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證候評分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制定以下判定療效的表格。見表2、表3。

表2 主證評分標準

表3 次證評分標準

1.5.2 療效評定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關于便秘的療效標準判定:治愈:2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通暢;顯效:3 d以內排便1 次,便質轉潤,排便失暢;有效:排便間隔時間較原來縮短1 d 以上,但仍大于3 d,或便質干結改善;無效:癥狀無變化。愈顯率=(治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3 中醫證候療效 具體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對便秘中醫證候療效進行判定。按照尼莫地平法對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進行計算。治愈:治療后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0%;顯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7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0%;有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有改善,3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無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愈顯率=(治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年齡、病程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主證積分、次證積分和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采用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1 個療程后,2 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愈顯率70.00%(21/30)高于治療組的50.00%(15/3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2個療程后,治療組愈顯率90.00%(27/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2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臨床療效比較(1個療程后)

表5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臨床療效比較(2個療程后)

2.2 2 組患兒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1 個療程后,2 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治療組愈顯率33.33%(10/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2/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2 個療程后,2 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愈顯率均有增加,治療組愈顯率40.00%(12/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3.33%(4/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6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中醫證候療效比較(1個療程后)

表7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中醫證候療效比較(2個療程后)

2.3 2 組患兒中醫主證積分、次證積分和證候總積分比較 1 個療程后、2 個療程后,2 組中醫主證積分、次證積分和證候總積分均較治療前有一定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1 個療程后,治療組中醫主證積分高于對照組(P<0.05),中醫次證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中醫證候總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2個療程后,治療組中醫主證積分、中醫次證積分及中醫證候總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8。

表8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中醫主證積分、次證積分和證候總積分比較 (± s,分)

表8 2組食積內熱型便秘患兒中醫主證積分、次證積分和證候總積分比較 (±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2)P<0.05。

項目中醫主證積分中醫次證積分中醫證候總積分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2療程后6.10±3.181)8.93±3.871)15.03±6.271)治療前13.07±3.55 15.33±3.73 28.40±7.05 1療程后10.40±3.611)2)7.23±4.321)2)17.63±7.441)2療程后4.00±3.361)2)5.57±3.521)2)9.67±6.701)2)治療前12.87±3.22 15.03±3.20 27.90±6.19 1療程后7.87±3.741)10.33±3.991)18.20±7.181)

2.4 驗案舉隅 李某,男,3 周10 月,2020 年10 月16日初次就診。自6 月齡添加輔食后,大便一般2~3 日一行,排便困難,情況反復,大便質干如羊屎狀,曾用保和丸、七星茶、多酶片、開塞露等藥物治療,用藥后糞便可排出,但停藥后便恢復用藥前狀態。就診時已6 d未排便,服用保和丸治療無效,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小便黃,口臭,舌紅、苔黃厚膩,脈沉,指紋色紫。治以順時針摩腹配合下推七節骨各3 min,每日1 次,治療后第2日便排便,但仍排便困難且帶有血絲。2個療程后患兒完全治愈,隨訪1月余,未復發。

3 討論

小兒便秘是臨床常見疾病,關于便秘的“腦-腸軸”理論得到越來越多醫者的認可,便秘的發生部位在腹部腸道,而腹部位居人體中焦,能聯系上下兩焦,對氣血的正常運行有重要作用[9]。中醫學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所以摩腹不僅有局部治療作用,還能對機體各組織和器官起到調整作用[10]。海興華等[11]認為腹部推拿是機械力信號借助腦-腸軸這一神經通路傳導至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揮調節作用。七節骨為小兒推拿特有穴位,最早見于《幼科推拿秘書》[12],位于腰骶部,操作時既有向內的壓力又有摩擦產生的熱力,共同作用,既可刺激肛門處神經,又可作用于周圍組織和腸管系統,以此促進胃腸蠕動、大便排出。這也與“腦-腸軸”系統理論相似,且腹部與七節骨為陰陽相應,在腹部胃腸道可以形成小型的磁場作用,幫助排便。

本研究結果顯示,摩腹結合下推七節骨無論在臨床療效還是中醫證候療效,以及在中醫主證積分、次證積分和證候總積分改善方面均明顯優于西藥治療,且2 個療程后的效果差異更加明顯。在具體中醫證候改善方面,2 種治療方案均有一定效果,但綜合所有中醫證候改變還是摩腹結合下推七節骨效果較優。

摩腹配合下推七節骨為中醫療法,治療時對整體癥狀的改善需要一定時間,但其對中醫證候的改善效果一直優于西藥治療,故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深入研究中醫療法在整體癥狀改善和單個癥狀改善上的區別,并讓患兒家屬了解中醫治療不僅能改善臨床癥狀,還能改善中醫證候,為今后的治療提供指導。

由于本次病例均為門診病例,回訪難度較大,在治療后2 個月進行回訪,僅有50%的回訪率,其中對照組的復發率為66.67%(8/12)、治療組的復發率為22.22%(4/18)。由于回訪人數有限,筆者僅對其進行定性比較,即治療組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加強對復發率的研究,并為中醫標本兼治、療效持久性提供臨床依據。

總之,推拿結合下推七節骨手法簡單、易于操作,安全性高,治療小兒食積內熱型便秘效果確切,且易被患者接受,可在臨床加強推廣。

猜你喜歡
主證食積內熱
食積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兒夜間濕咳多食積
內熱針治療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經方治療脾胃病驗案舉隅
外冷內熱的荒誕與苦痛:地域空間的煉金術——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解讀
小兒推拿呵護孩子健康成長(四十四)——小兒食積莫擔心
食積病證治匯補?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車內熱舒適評估方法
內熱針臨床應用研究概述
“循序漸進”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辨證思維訓練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