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

2024-03-10 12:58陶繼華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融媒體

摘要:以長江經濟帶11?。ㄊ校h校學術期刊為研究對象,運用網絡調查法探尋其融媒體出版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融媒體可行性對策建議。通過調查22種期刊的網絡數據庫、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建設發現,黨校期刊在融媒體傳播渠道、內容生產和傳播效果上,還存在融合程度深淺不一、融媒體方式單一、互動性較差、知識增值服務與開放獲取程度不足等問題。應構建“三位一體”的融媒體矩陣,深化融媒體內容形式,聚焦融媒體用戶需求,在新媒體編輯培養和黨校期刊集約化平臺方面拓寬融媒體出版路徑,提升傳播效力。

關鍵詞:融媒體;出版傳播;長江經濟帶;黨校期刊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605(2024)01-0115-10

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期刊閱讀率為18.4%,較2020年的18.7%下降了0.3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方式如在線閱讀、手機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9.6%,較2020年的79.4%增長了0.2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窺見我國成年國民閱讀方式的變化和趨勢[1]。以紙媒為重要載體的期刊在數字技術和新媒體閱讀方式介入下受到較大沖擊,在此情形下,加強傳統期刊的融媒體建設,構建深度融合的融媒體生態格局,是轉變當前困局、深入踐行融媒體建設的必由之路。

關于期刊融媒體出版,國內學者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展開了較為廣泛的探討。有學者研究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建設與運營[2];有以學術期刊App、微信公眾號、互聯網+視頻等傳播方式探討學術期刊媒體融合問題[3];有從期刊融媒體的傳播主體、載體和客體的獨特性出發,研究學術期刊傳播觀念、傳播方式和專業隊伍建設[4];有一部分學者以典型案例方式對某一類或某一種期刊融媒體出版進行實證分析[5];有以專業期刊為樣本,統計其融媒體平臺建設情況,提出數字化品牌發展策略[6];有以融媒體時代大眾期刊個性的堅持與融合發展為例,提出樹立新媒體融合意識、維護品牌特性[7];有對期刊的融合發展策略及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8];有探索媒體融合大潮下科技期刊出版和運營方式的轉變[9]等。

黨校期刊作為我國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融媒體建設現狀、融合形式、存在問題及建設前景等研究還是空白?;诖?,本文在分析長江經濟帶黨校期刊建設現狀的基礎上,調查其融媒體出版現狀,提出對策建議,期望通過此研究能擴大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的融媒體出版研究范疇,進一步提升我國黨校期刊整體傳播力、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現狀

(一)研究對象

長江經濟帶11?。ㄊ校┘夵h校主辦的22種期刊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囊括了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學科。本文選擇的長江經濟帶11?。ㄊ校h校期刊樣本包括《唯實》《江蘇行政學院學報》《治理研究》《上海行政學院學報》《華東經濟管理》《理論建設》《安徽鄉村振興研究》《求實》《地方治理研究》《黨政干部論壇》《湖北行政學院學報》《學習月刊》《湖湘論壇》《湖南行政學院學報》《理論與當代》《貴州省黨校學報》《黨政研究》《四川行政學院學報》《探索》《重慶行政》《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云南行政學院學報》,這些期刊有部分是我國期刊重要評價體系評定的核心期刊,有的專題和專欄是相關學科的優勢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映了我國黨校期刊的建設面貌。

(二)研究方法

作為傳統出版產品的期刊與媒體融合的形式主要體現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和管理等方面[10],故本研究以上述22種期刊的網絡數據庫、門戶網站及微信公眾號三種主流融媒體出版模式作為調研范圍,采用網絡調查法,以期刊名稱作為關鍵詞,利用PC端、移動端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日。研究通過以下途徑進行:(1)通過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以下簡稱“萬方”)、維普信息資源系統(以下簡稱“維普”)、超星發現系統(以下簡稱“超星”)國內四大主要知識資源數據庫平臺進行檢索,查詢上述期刊的數字化收錄出版情況。(2)利用搜索引擎查詢官網,分析期刊門戶網站建設情況。(3)通過手機移動端查找期刊微信公眾號,添加關注,查詢微信公眾號運營和管理情況。

二、黨校期刊融媒體現狀分析

(一)網絡數據庫資源建設

知網、萬方、維普和超星作為國內數字資源受眾面多、傳播率高、收錄期刊電子資源最廣的四大數據庫,是承載新媒體資源發展建設的重要平臺。經四大數據庫收錄的黨校期刊能夠提供全文下載,但須登錄會員,收費使用;免費提供標題、摘要、作者信息及關鍵詞等。四大數據庫更新速度較快,基本更新至最新一期。有13種期刊在知網數據庫實行網絡首發,實行電子刊的優先出版。樣本期刊數據庫收錄具體情況見表1所列。

(二)門戶網站建設

網站是黨校期刊最為普遍、也較為成熟的融媒體傳播模式。截至2023年1月,多數期刊官網文章持續更新,從官網可獲得最新出版論文基本信息,并通過網絡在線出版提供XML閱讀。16種期刊在其官網能檢索回溯的過刊數據,并可通過數據庫鏈接進行下載,實現過刊在線出版功能。19種期刊建成官方網站,網站占比率達86%。多數期刊已開通網上投稿、審稿采編系統,且采編系統具備信息化、規范化條件,網站還建有相關通知公告,方便作者查詢及了解期刊信息,體現了新媒體的功效。對這些期刊文獻信息更新及開放獲取程度進行檢索發現,1種期刊提供全文免費下載,其他期刊需通過第三方平臺付費下載并能夠提供自創刊以來的所有文獻數據;從文獻更新速度看,建有網站及采編系統的期刊基本實現及時更新;有5種在官網顯示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可掃碼鏈接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建設情況具體見表2所列。

(三)微信公眾號建設

智能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融媒體出版提供新的信息生態,成為資源重新配置的推動力,助推了移動優先的重要戰略,實現技術、人、信息在移動傳播中應用場景的連接[11]。微信是當前使用最活躍的媒體融合傳播方式,上述有些黨校期刊已布局移動端,利用微信公眾號展示學術內容、發布信息。經以刊名為檢索詞,利用“發現—公眾號—關注”功能,發現22種黨校期刊中有10種選擇微信作為新媒體傳播出版渠道,占比率為45%;7種期刊的微信公眾號設置了自定義菜單,幫助用戶清晰地找到微信分類信息,二級菜單的類目最多有14個;2種只設有公眾號,沒有菜單類目,公眾號的功能性和便捷性沒有體現。

從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統計看,月均推送篇數最多的是《治理研究》,2023年1月推送10余篇,活躍度較高;篇均閱讀量最低為34.9次,最高為4383次。閱讀量統計依據篇數和總閱讀量計算而來,并不能完全客觀反映其閱讀熱度。從公眾號推送量和效果看,微信公眾號運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推送量、推送頻次和閱讀量普遍較低,傳播范圍及功效有限;公眾號推送形式比較單一,都是以紙刊文本信息為主,沒有音頻、視頻等傳播形式;從發布的內容看,原創性內容較少,多是期刊目次、標題及論文摘要等基本信息,有少部分發布了期刊學術會議報道及年度征稿等信息,條目也很有限;在文獻獲取方式方面,有6種提供了現刊、過刊的全文鏈接,多數全文下載需通過第三方中轉平臺。微信公眾號運營管理情況見表3所列,未開通的不做羅列。

三、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存在的問題

11?。ㄊ校h校期刊在融媒體傳播渠道、內容生產和傳播效果上,還存在融合程度深淺不一,融媒體形式單一、互動性較差、知識增值服務與開放獲取程度不足等問題。

一是從融媒體建設程度和兼容性看,這些黨校期刊的網絡數據庫平臺及期刊網站建設相對較為成熟,已成為主要的融媒體出版渠道。門戶網站基本與四大數據庫商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但移動終端建設相對薄弱,開通微信公眾號的不足一半。在已開發媒體的兼容互通上,除《治理研究》做到較好的內容、形式融合外,其他刊物的多媒體融合存在資源整合能力弱、使用傳播存在壁壘、用戶關注度低、融媒體效果差等問題,沒有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多媒體融合矩陣。

二是從融媒體輸出內容深度和形式看,這些黨校期刊的紙質內容在門戶網站、數據庫、微信公眾號上多有重合,復制率高;只是將內容平移至移動終端、數據庫中,僅提供免費的題名、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基本信息,很少能根據不同媒體平臺的特點進行編輯加工;輸出的內容均是靜態文本信息,輸出形式單一,未能有效開發利用音頻、短視頻等媒介傳播形式,內容的可讀性、可視性、可觀性及體驗感較差。

三是從融媒體先發優勢和知識服務力度看,少數期刊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實現網絡首發,沒有與其他數據庫的優先出版、預出版建立更全面的合作;只有1種期刊提供了官網全文免費下載功能,其他樣本期刊均需付費使用第三方平臺方可下載全文內容,這在開放傳播和開放獲取上存在阻滯,沒有體現融媒體知識服務的開放性優勢。

綜上,分析長江經濟帶黨校期刊的融媒體出版情況發現,其融媒體出版形式和出版渠道兼容性缺乏,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深度廣度、優先知識服務力度有亟待提升的空間;移動終端開發和融媒體傳播的先發優勢不突出,造成黨校期刊融媒體服務能力弱,精準化、多樣化的知識服務與用戶現實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將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融媒體關聯平臺,改變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形式單一、用戶使用率低、影響力和關注度不高等問題是當前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四、加大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建設力度的對策

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的核心任務是實現知識創新的擴散,提升其學術成果的傳播效力。建議黨校期刊從實際情況入手,在融媒體傳播渠道、內容形式、用戶需求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

(一)構建“三位一體”的融媒體傳播矩陣

所謂“三位一體”,是指立足于黨校期刊紙本內容,增強其與官網、微信公眾號、數據庫間的互聯互通,形成優勢互補,從而建成基于融媒體的數據共享與信息增值矩陣?!叭灰惑w”融媒體矩陣建設的目的是要建立更為便捷有效的媒體渠道,擴大用戶基數,增強傳播能力,有效彌補傳播阻滯的缺陷[12]。

內容建設及共享是黨校期刊融媒體引流的支點,是幫助用戶跨越知識傳播障礙、增強期刊傳播效力的根本保證。官網是當前黨校期刊集成度較高、開發程度較深、功能齊全、用戶廣泛的新媒體資源,其采編系統、信息公告等內容的架構較為完整,但全文獲取需要對接數據庫。當前知網數據庫擁有黨校期刊資源最多,但因會員收費制對期刊的知識傳播和擴增造成一定影響。近年來,隨著其他新興媒體的介入,如超星的流媒體通過與一些黨校期刊合作布局微信移動端,特別是提供免費鏈接閱讀全文的功能,為其積攢了一定數量的用戶??梢?,媒體傳播渠道的多元建設可以解除網站和數據庫存在的限制。因此,黨校期刊應嘗試、開拓更廣泛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在免費開放獲取方面爭取與數據庫商建立更為廣泛、平等的合作關系,而非完全由單個數據庫把控資源。

從三個平臺的交互共享角度看,黨校期刊官網發布的在線閱讀量高的文獻,其數據庫下載量同樣居高;經微信公眾號重點推送的信息內容,往往能引發數據庫的高下載量并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和分享度,這說明媒體間的傳播效率是相互關聯并互為影響的,對此,需要繼續推進對三個媒體平臺的傳播、共享、鏈接等圈層功能的深層利用及挖掘,構建數據庫、官網、用戶間的圈層交流渠道,形成便捷、快速、有效的融媒體交流服務矩陣。從使用傳播效率看,目前官網和數據庫的分享和交流功能無法與高效率、高用戶量、高活躍度的微信相較,特別是微信公眾號的實時分享、鏈接收藏的無障礙化,破除了“淺閱讀”到“深閱讀”的界線,引導和激發了用戶對期刊的興趣和探究。對此,要改變微信公眾號開發和利用程度薄弱的現狀,建立期刊與用戶、用戶與數據、數據與平臺間更為直接有效的傳播渠道,加大對微信公眾號的開發力度。

(二)深化融媒體內容形式

融媒體背景下,內容是期刊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深耕內容是顯著提升黨校期刊融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優質的內容能夠形成好的用戶黏性,而用戶黏性的形成不單由內容品質這一個因素決定,還基于產出形式、用戶體驗等多種變量共同凝聚。應錨定目標、有效揭示內容、拓寬媒體傳播形式,以增強用戶黏性,逐步建立黨校期刊的融媒體品牌形象,贏得更多用戶的認知與接納。

紙本受編校、印刷、發行等時間空間限制,會有一定的傳播滯后性,而融媒體能有效地推進內容傳播的速度、廣度與深度。黨校期刊在融媒體內容建設上,一是要“搶在先”。加大內容的推送力度,利用融媒體出版及時傳播學科最新動態、最新文獻內容,通過學術精品速遞、高被引文章選登、行業快訊等內容建設,促進學術信息快速傳播,催化學術內容提升,以顯現融媒體的時效性。二是要“促流動”。知識本身是流動的,融媒體出版建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使靜態知識展示變為動態學術交流。要借助新媒體技術與媒介傳播功能,在內容產出方面增強期刊的互動交流,加大對會議追蹤、熱點跟蹤、學術爭鳴等內容的建設,形成作者、讀者、專家、刊社間有效的互動交流探討與動態分享,增強融媒體出版內容的活躍度。三是要“擴知識”。進一步開發挖掘深層次知識關聯體系,加大融媒體對優秀成果的二次開發,延展知識內容。通過融媒體內容發掘知識傳播的圖譜化,即運用文獻知識圖譜、數據分析、文獻關聯分析等呈現深層次的知識內容、對熱點焦點學術問題的深度挖掘,并基于數據分析對融媒體內容進行精細化歸類,吸引用戶從融媒體平臺向紙本期刊、數據庫的反向引流,展現融媒體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5G時代,傳播形式不再只是簡單的點對點傳播,而是圍繞信息呈現圈層式的聯動傳播[13]。以音頻、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型媒體傳播形式豐富了期刊內容傳播觀感體驗,構建知識短視頻可使信息的傳播與共享更具沉浸感,能有效提升期刊內容的傳播效果[14]。黨校期刊將紙本內容平移到媒體平臺,在運用融媒體技術和功能、實現新媒體與學術內容有機結合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近60%的CSSCI及CSCD來源期刊開設了微信公眾號,社會媒體的興起極大地彌補了紙本、網站、數據庫傳播的不足[15]。因此,在社交媒體內容傳播上,黨校期刊需多利用在線直播平臺、學術知識短視頻、優秀文獻精讀音頻等形式。在數據庫建設上,需拓寬傳播路徑和傳播手段,以網絡首發、知識圖譜分析、文章免費閱讀等形式增強數據庫資源的時效性、專業性和使用度。在門戶網站建設中,借助電子翻書等創新閱讀形式,將網站內容有效銜接微信公眾號,進一步增強對數據庫知識可視化分析功能的利用。通過不斷深化三種融媒體的內容及形式,借助多元傳播形式促進黨校期刊媒體形態與傳播內容的深度融合。

(三)聚焦融媒體用戶需求

融媒體背景下,用戶不再僅僅是信息接受者、媒介使用者,同時還是內容生產者和二次分享的傳播者[16]。用戶的分享和傳播可以提升融媒體價值和功效,帶來更多的關注和流量。黨校期刊的用戶群體較為廣泛,既有黨校系統教研咨人員、黨政機關干部,同時也面向廣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師生及學者。鑒于此,黨校期刊要根據受眾的差異,精準對標,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不同需求,將用戶納入融媒體出版建設的全過程中,通過專業數據分析,實現目標用戶的精準畫像,從用戶差異化視角優先布局融媒體??紤]目標用戶的興趣點,明確目標用戶群體的閱讀范圍和使用特征,尋求專業性與個性化的契合點,如學術知識的普及與寫作能夠吸引初涉學術研究領域的用戶,學科熱點知識分析和學科研究前景等信息能為專業人士帶來幫助,專家對話訪談則可以使更廣泛用戶參與討論,根據用戶興趣打造融媒體多層面、分層級、趨向性的內容,拓展融媒體服務能力。實行定期、定點、分眾式融媒體推送,形成用戶的分眾管理,構建層次分明的媒體用戶定向體系。利用數據收集分析用戶群體分類和偏好,建立精細化的標簽體系,結合大數據算法分析,生成不同用戶所需的推薦列表,精準化推送信息內容,快速高效地為定向用戶展現新媒體信息,擴增用戶體量。

綜上,黨校期刊融媒體出版建設不是重復內容疊加或同類信息的匯聚,也不是簡單搭建幾個媒體平臺,其建設的關鍵在于跨越媒體間障礙,積極融合優勢資源,實現廣泛傳播,構筑“作者—讀者—編者”之間無障礙實時交互機制,以達到融媒體傳播共享、全方位知識信息服務的目的。

五、啟示與建議

(一)加強對新媒體編輯人才的培養

融媒體時代,具備專業能力、數據分析、創意策劃、營銷管理等多元化、復合型技能的專業人才對期刊融合發展十分重要。黨校期刊應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大對新媒體編輯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加大對年輕、有計算機學科背景的中青年編輯的培養,著重培養提升其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新媒體技術應用開發能力,如日常素材的收集與整理,熟練使用PS、PR圖文及音視頻后期處理軟件,熟悉影音視頻的錄制、剪輯和加工,對內容超文本、多格式數字文本技術有一定了解。二是新媒體運營管理能力,熟悉不同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懂得融媒體內容生產、傳播方面的應用技巧,特別是對融媒體生成數據的分析和判斷,掌握用戶使用趨勢,進而落實熱點內容的聚合推送;能對融媒體進行有效的策劃、運營和推廣,能對融媒體效果進行評估、審查和管理。

(二)建立集約化融媒體統一平臺

集約化建設是社會資本要素的一種有組織、有目標、不可能多得的資源,通過組織資源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作,以取得發展上的資源整合與提升。長江經濟帶黨校期刊在區域位置、經濟發展、地理環境、管理體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有其共性,這些相近的體制模式和資源,是搭建行業融媒體共建平臺、實現有效資源整合和資源共享的基礎。長江經濟帶黨校期刊出版單位可以將融媒體統一平臺建設作為區域化文化的一種積極探索方向和發展模式,通過平臺共建,集約化利用資金、人才、管理,增大融媒體的傳播效率和使用效果,將散、小、弱的黨校期刊融媒體做大做強、由強到專,形成黨校期刊融媒體資源和渠道的規?;?,達到融媒體出版影響力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建立集約化融媒體統一平臺的目的是將原有個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在組織間進行資源交流,達成資源共享,借助區域化共建提升黨校期刊融媒體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發布 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9.7%[EB/OL].(2022-04-25)[2023-06-2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93262.

[2]楊瑞芳.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建設與運營[J].科技與出版,2022(11):101-105.

[3]陶繼華.媒體融合環境下學術期刊的傳播方式及維度建設[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2(2):72-79.

[4]孟超,胡國豪.融媒時代學術期刊傳播路徑多元化研究[J].中國出版,2022(7):37-41.

[5]周曄,曹作華,李偉杰,等.中文護理科技期刊融媒體建設的探索:以《中華護理雜志》為例[J].編輯學報,2021(5):553-557.

[6]劉珊珊,王彬,王浩然,等.打造我國畜牧、動物醫學核心期刊數字化品牌[J].編輯學報,2022(1):84-87.

[7]賈真.融媒體時代大眾期刊個性的堅持與融合發展探析[J].編輯學刊,2022(2):77-82.

[8]鄧寧豐,胡群芳,王小戈,等.航天科技期刊融合發展策略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9(8):57-60.

[9]倪燕燕,壽彩麗.媒體融合與科技期刊出版和運營方式的轉變:以浙江大學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248-1252.

[10]劉艷莉,侯集體.圖情學期刊融合出版現狀調查與分析:以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5):563-569.

[11]李彪.主流媒體深度融合與傳媒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邏輯與實踐進路[J].編輯之友,2023(3):25-30.

[12]張海生,蔡宗模,吳朝平.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發展:歷程、問題與展望[J].中國編輯,2018(1):76-82.

[13]孫婧,管青山,段立暉,等.科技期刊媒體融合出版現狀與數字版權保護及建設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8):813-821.

[14]姚雪梅.“互聯網+”環境下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的新路徑[J].圖書館學刊,2018(1):37-40.

[15]禹衛華,黃陽坤.融媒體背景下學術期刊跨平臺傳播:態勢、問題與進路[J].中國編輯,2022(12):64-70.

[16]程維紅,任勝利,沈錫賓,等.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及傳播力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3):340-345.

責任編輯:袁建濤

收稿日期:2023-08-04

作者簡介:陶繼華,女,安徽樅陽人,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扛毖芯筐^員,主要研究方向:文獻學、編輯實務。

猜你喜歡
長江經濟帶融媒體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我國長江經濟帶綠色經濟效率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長江經濟帶低收入醫療保障基金建立與管控措施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試論全媒體時代兒童災難新聞的審美
長江經濟帶股權交易所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