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抗聯精神”融入課程教學的路徑探究

2024-03-27 12:14吳迪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課程教學大學生

吳迪

摘 要:“東北抗聯精神”有助于增強課程的政治育人功能,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教學內容上與時俱進,教學方法上注重實踐、教學手段上善于利用網絡、教學理念上重視創新和教學對象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等是“東北抗聯精神”融入課程教學的具體路徑。對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功能。

關鍵詞:“東北抗聯精神” 課程教學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F061.3;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205-02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和精神面貌,是特殊歷史階段對民中華民族精神的升華,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大學課堂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能夠給予大學生以生命的啟迪、智慧的光輝和精神的力量。為此在大學課堂中融入“東北抗聯精神”,有利于營造一種愛國愛黨愛龍江的濃厚精神氛圍,使之成為一種真正的“用東北抗聯精神育人”的典范。

一、“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高校課堂的意義

“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高校課堂,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更好地發揮“東北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的重要講話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增強課程的政治育人功能

東北抗聯文化蘊涵著豐富的中國革命精神,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活教材”,把它融入到學科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把紅色文化引進課堂、走進教科書、走進實踐,既可以加強理論的說服力,又可以發揮其特有的教育作用。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大量史實來證明所要傳授的理論觀點,從而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情況進行調整教學方式,將紅色文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理論內容大多為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教師可以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將不易理解的理論內容轉換為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自身對其的理解。

(二)有助于培育大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

在“東北抗聯精神”的傳播過程中,年輕的大學生也從“東北抗聯精神”傳播過程中汲取“紅色基因”,從而對黑龍江的紅色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奉獻精神。在龍江全面振興的歷史長河中,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增強一股奮發圖強的使命感,增強一股責任意識,努力為新時代的全面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年輕人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要把“東北抗聯精神”發揚光大,要發揮廣大青年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把整個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凝聚起來,才能把中華民族建設得更強大。東北抗聯戰士在與日本侵略者戰斗中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勇往直前的擔當精神,和不畏犧牲、榮辱與共的家國情懷,為當代大學生樹立了榜樣,為他們樹立了一面旗子,引領著他們奮勇戰斗。在民族危難之際,他們把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相結合,以拯救民族和國家為己任。因此,大學生要從東北抗聯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來譜寫自己的精彩人生的華章。而要實現龍江老工業基地的復興,更要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通過“東北抗聯”先烈的事跡,讓廣大大學生感受到英雄的力量,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并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今后將會投身龍江,在龍江生根發芽,為振興龍江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東北抗聯精神”融入課程教學的具體路徑

在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地方高校的課程教學中,應結合當前大學生價值觀念教育的實際需要,從教學內容、方法、手段、載體等方面對“東北抗聯精神”進行整合。

(一)在教學內容上與時俱進

在選擇與“東北抗聯精神”相關的內容時,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與地方高校課程教學的育人目標相一致。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能舍本逐末,過分強調對“東北抗聯精神”的講解,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選擇東北抗日聯軍的紅色文化資源時,要“揚棄”,要遵循“思想”的原則,對其中有正面價值的內容進行慎重選擇。

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征,并結合現實條件,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能排除興趣和現代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東北抗聯精神的內容強行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去領悟和體會。在教學中,老師要找到一個將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的切入點,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歷史情境中感受到東北抗日聯軍的獨特魅力。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到地方大學的課程中去,要注重挖掘它的時代價值,把它當作“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一個重要內容,從而推動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立德樹人”是高校課程的教學目的,“德”指的是構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上的社會主義道德,“人”指的是培養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新生力量。在這一思想體系中,“國家”“民族”“個人”的價值取向,“責任”的觀念,都是“民族”的觀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把它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任務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個體價值滿足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傳承它。在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解讀中國道路的框架下,對“艱苦奮斗”“勇于擔當”“互助合作”等內涵的“東北抗聯精神”進行現代詮釋。

(二)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實踐

運用現有的“抗聯”大文化資源,在大學課程中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要注意主客觀結合,強化教學實踐。在自主內化吸收環節,要注重過程與合作相結合,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和內化“東北抗聯精神”。在結合教師的授課內容的同時,也可以自行查找有關的文獻,并就幾個問題對“東北抗聯精神”的起源、發展和演變進行探討,通過自身的實踐,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家的主人翁意識。教師還應以“教學即合作”的態度,積極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將從東北抗聯精神中汲取的養分,并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人生態度等,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對地方的紅色文化及有關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將探索的問題和方法引入到學習、生活的其它領域。在地方高校,應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到高校的課程教學中,使學生既能從課本中學習抗聯精神,又能去抗戰遺址等地參觀,觀看相關的電影、電視等,從而加深對“東北抗聯精神”的認識。比如,以“重走抗聯路”為主線,深入東北抗聯史陳列館、趙尚志紀念館、楊靖宇烈士陵園等紀念建筑,運用沿途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激情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構建“講授+演+創造”的情景教學體系,將東北抗聯烈士的英勇事跡與精神深入人心。充分利用現有的東北抗聯實踐資源,將課堂與課后教育相結合,依托地方政府主導的紅色產業、歷史文化遺址、紀念博物館等,建設高校校內外實踐基地,探索校地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在地方大學中把“東北抗聯精神”納入大學課程,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地方歷史資源的認知與內化,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三)在教學手段上善于運用網絡

當前,以“東北抗聯精神”為主題的微信、微博公眾號尚不多見,因此,首先,高校要加快創建“東北抗聯精神”的公眾號,推動“東北抗聯精神”的宣傳。其次,以“東北抗聯精神”為題材,創建具有紅色教育意義的“東北抗聯精神”網頁;高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構建符合自己特色的紅色教育平臺;“東北抗聯精神”紅色網站的建立,可以使大學生有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它。在建立紅色網站時,要注意強調實用性,在設計上盡量做到簡約,保持“東北抗聯精神”的莊嚴感和嚴肅感,要重視東北抗聯精神的內容建設,明確其具體內涵、形成條件、發展歷程和時代價值,并及時更新網站信息。在楊靖宇烈士紀念日、趙一曼烈士紀念日這兩件大事上,我們要把他們的故事寫在本網頁上,以示對他們的緬懷,也要把他們的故事及時地傳達給學生。同時,應及時更新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講話,及時更新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對“東北抗聯精神”的解讀文章,及時更新專家學者對東北抗聯精神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使學生無論對“東北抗聯精神”的認識如何,都能從本網站中獲得相關信息,豐富和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地方高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地域優勢,聯合地方干部學院、黨校等單位,開展“東北抗聯精神”的課程建設,實現對“東北抗聯精神”的教學轉化,打造“紅色精品”課程。探索“東北抗聯精神”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東北抗聯精神”教育網絡化聯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東北抗聯精神”課程資源共享與建設。

(四)在教學理念上注意創新

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使課堂上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得到了充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引進來”的方式,與當地抗聯紀念館共同組織“紅色愛國教育圖片進校園”,通過圖片展示,再加上專業的講解員生動、詳細的講解,使同學們在校內接受紅色的教育,使同學們對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對自身的愛國情懷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對同學們今后的學習、工作有更深刻的認識,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代代相傳,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長存。通過“走出去”,讓師生們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讓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梢赃x擇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聯紀念館遺址作為課程教學實踐教學活動基地,采用實地情境教學、讓學生成為紀念館的講解員等教學手段,更直觀地了解這段歷史,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獲得歷史的啟示。

(五)在教學對象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東北抗聯精神”能夠為課程教學的實踐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素材,創新實踐教學方法,調動大學生參與紅色教育實踐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東北抗聯精神”教育中,我們可以從歷史、人物、紀念館、遺址、文藝等方面對其進行教育。教師若能充分利用好“東北抗聯精神”精神資源,就能豐富課堂實踐。通過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紅色抗聯故事我講”的東北抗聯紅色故事演講,選拔抗聯紅色故事講解員,謳歌抗聯戰士的豐功偉績。這對后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紀念。在學生社團中,成立了“東北抗聯精神”研習會,在實訓過程中,利用地方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聯紀念館或戰斗現場等,讓同學們更直觀地體會到東北抗聯的精神,加深對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戰史的理解。在清明節、國家公祭日,開展緬懷先烈、重走抗聯路等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抗聯戰士們所處的艱苦斗爭環境和他們堅毅的革命品質,使學生真正將“東北抗聯精神”融于自己的心中。通過與師生共同觀看有關“東北抗聯精神”的影片、錄像,調動師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師生創作、表演抗聯歌舞劇,使“東北抗聯精神”的教育更加深入、更加廣泛。在大學生活中班級是最活躍、最有活力的一個組織,在班級中開展紅色教育,能使班級產生優良的班級,形成優良的班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參與所帶班級的主題班會活動,例如:“東北抗聯精神”、愛國主義大講堂等,通過講述抗聯英雄的動人故事,感染并感動學生,使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團結,更好地工作,更好地與大家同甘共苦,這有利于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的形成。

綜上所述,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到高校課程教學的方法、路徑研究之中,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課、課外實踐活動和調研活動,將易操作、可行性強、效果好的成功經驗,在各個高校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廣泛的推廣,以擴大課程教學的多樣性,從而加強當代大學生對東北抗聯精神的弘揚和傳承,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課程思政視域下基于VR敘事的東北抗聯紅色文化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構建研究(課題編號:GJB1423139)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洪光,張亞清.東北抗聯精神實踐育人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4)

[2] 呂增艷,丁欲曉.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探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2,43(11)

[3] 孫瑞雪,鄒慶華.論東北抗聯精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值[J].辦公室業務,2020(04)

[4] 呂路軍.東北抗聯精神研究[D].吉林大學,2017.

[5] 李昊.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22.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課程教學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淺談微課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