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下名著閱讀的新路徑探究

2024-03-29 07:50王煥枝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路徑探究名著閱讀核心素養

王煥枝

摘 要:新課標指出,中學生核心素養需要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需要加強對經典名著的普及力度。但從我國青少年的閱讀現狀來看,面臨著閱讀應試化、學生對名著不重視、影視與網絡對名著的沖擊等問題。為此,筆者將從“以名著為抓手,演好領路人的角色”“以名著為載體,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以名著為載體,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名著為載體,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四個路徑去探究名著閱讀的新方向。

關鍵詞:核心素養;名著閱讀;路徑探究

新課標指出,中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事業的重點內容。需要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要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需要加強對經典名著的普及力度。但從我國青少年的閱讀現狀來看,中學閱讀名著不容樂觀。學生課外閱讀甚至語文課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大量的時間都被占用,挫傷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因此,培養中學生的名著閱讀習慣,提高核心素養,是中學語文教育的關鍵。

一、學生名著閱讀面臨的問題

(一)閱讀應試化

廣州中考關于名著的考查分值是8分,而且是附加題,考生前部分做得不好,名著的8分就能發揮作用了。所以名著讀好了,附加題做好了,語文優勢就明顯。但是名著附加題的難度比較高,考查也比較靈活,只有做到深度閱讀才能回答。于是,有的學生,特別是中下水平的學生對待名著,有兩種態度:一是,老師讓我讀,我就讀,任務式。二是,為了考試,硬著頭皮去讀,無味式??傊?,他們認為名著閱讀只是一項任務,而不是一種素養。有學生認為,讀名著,只是邊讀邊猜測考什么題,根本沒時間、沒心情去欣賞作品。

(二)學生對名著的不重視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識上有了誤區,他們認為不必在語文這門學科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更不必在閱讀名著上下功夫。而且花費了時間也不見功效。讀一本名著要很多時間,分值不多,也未必回答正確??傊麄兙驼J為語文名著考試往往是碰運氣,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名著,大海撈針,還不如臨考前突擊一下名著復習指導資料。

(三)影視與網絡對名著的沖擊

疏遠名著,減少閱讀,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有的學生對某名著有興趣,便只看電影或電視劇。殊不知電影電視也只是編劇根據自己的理解改編的,只是別人的理解。經過統計《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駱駝祥子》等名著,班上一半學生只是看了電視劇或電影,根本不看名著。所以,很多學生對名著的理解不是親身體驗。

二、名著閱讀的新路徑

分析學生名著閱讀的現狀,我們便可以在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下對癥下藥。首先我們要明確,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運用、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接下來筆者就從四個路徑去探究名著閱讀的新方向。

(一)以名著為抓手,演好領路人的角色

如果教師都認為讀名著是為了考試,那么學生又怎么能重視?如果教師不去閱讀或者偽閱讀,又怎么引導學生閱讀?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更要轉變角色。發揮榜樣和指導作用,將名著閱讀常態化。教師要熱愛閱讀,要成為一個讀書人,才能為學生的終身閱讀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所以,教師首先要跟學生一起閱讀。如閱讀《西游記》,教師可以每天跟學生分享閱讀章節,比賽誰讀得最快,章節記得最牢。這樣,引導于無形,學生便會追隨著教師的步伐,越讀越帶勁。久而久之,班級的閱讀氛圍就濃郁起來了。

(二)以名著為載體,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

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名著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想方設法從課本延伸到名著的學習中去,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倡導個性化閱讀、思考式閱讀。閱讀名著,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上,還要引導發現,鼓勵質疑,使學生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教師注意收集學生閱讀名著過程中提出的疑問和解決疑問的方法,開設特色課堂,讓其他學生也參與思考討論。教師對于名著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可專門找時間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合作尋求答案?;顒舆^程中,給學生張揚個性的同時,及時發現學生對于名著模糊不清、錯誤的理解,并及時加以引導點撥,使學生感受到名著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情趣。

引導學生閱讀《駱駝祥子》時,可提出以下問題:如果祥子一開始就買到了車子會怎樣?如果祥子娶的是小福子,結果會不會一樣?如果虎妞沒死又會怎樣?學生對這些問題比較感興趣,熱烈地討論。有的同學說祥子如果不是一開始命運多舛的話,會幸福地生活下去,而且不會改變初衷。有的認為,當時社會畸形,祥子不能獨善其身。正方被反方說服,一致認為,祥子命運是不會改變的。

(三)以名著為載體,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名著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文化傳承,其中的價值不僅局限于對時代的豐富記錄,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閱讀名著時,學生可以通過對語言表達的不斷積累,培養自己的語感,在多元化的知識庫里進行不斷完善和自我增值,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廣義上講,名著其實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在讀名著的過程中了解中國文化的發展,認同中華先進文化。甚至可以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運用到現實生活里,發揮名著的獨特魅力。

如《孔乙己》的“長衫”。它是承載著文人歷史文化意蘊的時代符號,這一符號已經超越了小說本身的解說,可以說是科舉考試的制度以及歷來讀書人的人生道路、命運理想精粹的濃縮。讀《孔乙己》,學生便了解到這些有形無形的文化,開闊了文化視野。

又如《茶館》。老舍這一部小說是以北京喝茶場所即茶館命名的,茶館在北京的城市里面是一個極為常見的場所,在歷史上,茶館作為北京文化特別是市井文化當中的重要一環,一直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北京文化特色。尤其是茶文化,給我們展現出獨具特色的茶場景和茶群體。在多元文化傳承發展日益成熟的今天,茶文化的價值作用日益被人們所認可,學生讀著《茶館》,喝著當今的各種清香的茶,自然通過對比和審度,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價值內涵。

(四)以名著為載體,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文學名著是語文知識的系統體現,它既體現了語言的偉大和藝術價值,更體現了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教師引導學生讀懂名著的同時,不能忽略引導他們審美和創造。那么如何引導?我們不妨借助外力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這一環節其實已經是審美的一部分了。讓學生審美,首先要讓他們相信每一本名著的價值。學生看到同學、老師和家長都在讀這本書,證明這本書“美”,證明這本書有價值。

首先,家長與教師要配合,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和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閱讀的意義,增強家長重視閱讀的意識。同時,教師要倡議家長配合學校在家創設閱讀條件,營造讀書氛圍,為孩子營造優雅美好的閱讀環境。

其次,學校和教師創設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看到的美。教師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名著閱讀活動,如名著朗誦會、作品研討會、文學專題講座、讀書筆記展評、專題剪貼墻報等活動激發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熱情,也激發學生的審美和創造。

舉辦“我心中的偶像”的活動,讓家長也參與評選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學生一方面欣賞同學洞察人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欣賞同學精彩的表演。

最后,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合作寫名著外傳。這既考查學生對名著本身的理解,也考驗學生名著以外的知識延伸,從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學作品。

讀一本好書,就是走一遭人生。我們相信,初中名著閱讀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正視現實,合理利用積極因素,并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讓學生正確地對待名著閱讀,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精神建構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馮文達.談談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和感悟[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08).

[2]于翠玲.中學生名著讀物的出版偏向——兼論從媒介素養角度引導中學生閱讀名著[J].編輯之友,2011(04).

[3]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J].語文教學通訊,2007(15).

猜你喜歡
路徑探究名著閱讀核心素養
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師德建設的路徑探究
關于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探討
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思考
培養農村學生閱讀名著能力淺探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現狀以及路徑探究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活動化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