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交互類型理論的高校美術遠程教育模式研究

2024-04-17 08:05楊偉欣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高校美術遠程教育

摘要:目的:為促進高等院校遠程教育有序發展,本研究分析高校美術遠程教學特征,以及交互模式對高校美術遠程教學質量、學習成效等方面的影響,旨在構建具有學科特點的遠程教育模式。方法:本研究以穆爾(Moore)提出的遠程教育中三種交互類型理論為基礎,圍繞高校美術遠程教學中三個交互維度展開,分別為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對高校美術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師以及相關教輔人員進行調研,采用的調研方式包括問卷調查、師生訪談、課堂評估和觀察記錄等。結果: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合理的交互,與教學質量、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學習者的參與度和主動性等呈正相關。其中,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與這些方面呈適度相關,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與這些方面呈強相關,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與這些方面呈密切相關。結論:在高校美術遠程教育中,采用合理的交互類型與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者的課程參與度,滿足學習者的學習訴求,為自學能力較弱的學習者保駕護航,使學習者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進而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交互類型理論;高校美術;遠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4;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3

近年來,遠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成為高等教育關注的焦點之一。遠程教育中的交互性作為一種重要因素與教學質量、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等息息相關。關于教育交互,陳麗將其定義為:“學習者與學習環境相互交流與相互作用而追求自身發展的過程,是學與教的過程屬性?!保?]21-22學術界關于教學的交互結構的研究眾多,如雙向通信時代的教學交互,基于智能代理的E-learning中的教學交互等。本研究以穆爾(Moore)提出的遠程教育中的三種交互類型理論為框架,其是遠程教育理論的基礎。這三種交互類型分別為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1]24-25。高校美術教學的內容為適合高校學習者的相關美術理論、經驗和技能等[2]。在遠程教學過程中,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是促使學習者觀察視角和藝術認知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是高校美術遠程教育的關鍵環節,其受到教師個人組織水平的影響。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交互是其在繪畫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1 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

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是學習者和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之間的非人際互動。這類交互包括學習者翻閱教材書籍、觀看影像視頻、查找網站資料等以學習課程相關內容為目的的系列行為。此類交互多為無聲互動,是學習者理解并掌握專業知識,改變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對于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穆爾稱其是教育的本質。若無此互動,學習行為將無法發生。

已有研究顯示,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頻率與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習者最終的學習成效。此類交互與學習者的進步速度、最終學習成果、教學成效等都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關系。高校美術學院的各個專業方向都有獨特的表達語言、媒介材料和技術規范,并有與之相對應的觀察方式、技能技巧和造型理論。使學習者掌握并內化上述內容,是高校美術專業課程的基本目的。在這類課程中,與學習者產生交互關系的主要涉及紙質學習資料與電子學習資源兩大類。前者主要指根據學科教學課程體系編撰的教科書籍。此類書籍一般系統性與邏輯性較強,強調藝術造型的規律性與普遍性。主要從意識形態上為實踐教學搭建理論框架與基礎,具有教育的普適性,在幫助學習者掌握相關理論和知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后者所涵蓋的范圍較廣、形式多元,包括各類高清數碼圖像或幻燈片、相關的美術音視頻、各類藝術網站與專業應用等。相較于前者,此類資源可以根據具體課程的教學進程和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形式更加靈活。高校美術實踐類寫生課程因重視群體寫生技能訓練,所以面授課程與遠程課程差異較大。面授課程的主要形式為,教師負責組織學習者進行集體寫生實踐,安排模特動態,搭建適合繪畫的光線與環境,在實踐過程中及時指導與交流。遠程課程則無法實施以模特為中心的集體寫生的授課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習者自己組織繪畫內容并完成繪畫活動。此類遠程課程要求教師基于實際情況,重新調整補充新的學習內容,增加與之相適應的各種直觀的學習資源,并評估學習者自己尋找的繪畫內容是否合適。在遠程教育過程中適時調整學習內容,有利于加強學習者與專業內容的內部對話,優化學習者最終的學習效果。

2 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

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是教師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并實現二者雙向人際交流的一種互動形式。大量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師生交互與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滿意度等直接相關,是影響課程效果與最終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3-4]。在遠程學習中,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都存在一定的距離,這種物理與心理的距離在某種程度上給雙方的對話與溝通造成了阻礙。這種由于距離產生的孤立感在面授課程中鮮有發生。研究顯示,在高校美術實踐類遠程課程中,如果教師面向全體學習者提供事先錄制的,有關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論課程視頻,以及標準化的課程資料和書面文本材料等,并在課后通過各類學習平臺,使用文字或語音回復學習者的相關問題,這種異步交流會放大學習者在學習中的孤立感,其最終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因此,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師生同步交互至關重要,其涉及兩個層面。其一,在理論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數字媒介,以直播的形式在線有序講解課程內容與學習資料,并將理論與具體課程中造型的實際需求相聯系,幫助學習者有效理解學科課程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的藝術表現手法。其二,在學習者的繪畫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數字設備與學習者同步在線,督促他們與內容互動,鼓勵他們運用相關知識綜合研究與分析對象,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轉換為實際造型技能,及時反饋他們的學習問題,幫助他們提升處理與解決藝術問題的能力。此類師生同步交互,不僅包括教師對相關內容和專業技能的講解,還涉及教師對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參與度、積極性等的考核和評價。研究證實,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教學質量、作業效果、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和滿意度等與師生溝通、在線討論、教師互動答疑、教師反饋等師生交互變量呈顯著相關,而與學習者的年齡、性別等變量的相關性較弱。學習者在相關訪談中表示,缺乏教師同步參與的遠程課程,讓他們覺得自己需要自學許多課程內容,因而具有孤立感。學習者重視教師同步指導、鼓勵他們的繪畫實踐,并即時解答和反饋他們提出的疑問。

綜上所述,在高校美術實踐類遠程課程中,師生同步在線十分重要,但這對學習者與教師來說,都比面授課程更耗時費力。例如,在面授課程中,教師能直觀清晰、近距離地看到學習者的繪畫過程;在遠程在線課程中,受攝像器材、電腦硬件配置,以及錄像的光線、角度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可能無法直接從視頻中清楚地看到學習者的繪畫過程。教師為了更客觀地指導學習者的作業,可能需要學習者拍攝畫作過程并上傳至學習平臺。這會降低不熟悉平臺使用規則和課程安排的學習者解決繪畫問題的效率,影響他們學習的連貫性。因此,在遠程教學中,教師要提前構建師生高效交互策略。具體包括在遠程學習中,教師向學習者提前說明美術專業課程各環節的安排、作業的要求和評分方式、交互的頻率和方法、設備的使用等,以便他們在繪畫實踐中有效利用媒介設備向教師反饋遇到的問題,并與教師即時溝通、交流,實現師生之間無障礙交互。因此,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教師須具備統籌計劃、快速識別、及時溝通、關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兼顧三個維度的支持技能,包括課程支持技能、教學支持技能和情感支持技能,以實現高效的師生交互,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者的學習成效。

3 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交互

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交互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習者之間形成的一種人際交互。在三種交互類型中,學習者與學習者交互的研究結果呈現多樣化特征。支持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會產生積極結果的研究者認為,學習者之間高頻次、高質量的交互對教學成效和學習成效具有正向影響[5]。在此基礎上,為了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教師應該關注構建適合學習者與學習者交互的課程方式和結構。對高校美術實踐性課程而言,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課程的有序推進。創建集體性多人面授課程的初衷,不僅僅是為了在可承載的人數范圍內,有效容納最多的人,以節約教育資源,也是為了強化美術實踐課程的最終教學效果。在美術實踐類課程中,同齡人之間的互相學習是學習造型藝術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術遠程課程中,還原面授課程中學習者之間的無障礙交互是一大難題,促進學習者之間順利進行在線溝通與交流,仍是高校美術遠程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高校美術課程中,學習者與學習者交互的方式主要包括學術交互和社會交互。在學術交互中,學習者具有較為明確的共同學術目標,這類交互以解決與專業相關的問題為主。社會交互主要涉及學習者之間社會層面的交流,涵蓋相互肯定、鼓勵與扶持等。學術交互與學習者的學習結果相關,社會交互與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滿意度等相關,兩類交互都有助于為學習者創建更好的學習環境。很多研究理論認為,學習者之間的頻繁互動可以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力,有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學習者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也都表明,學習者希望與同學之間進行有序互動,與同學討論、交流會讓他們學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積累行之有效的經驗,并受到激勵。他們可以相互鼓勵,一起攻克學術難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意識到,身處同一個學習團體,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會削弱他們的孤立感,在協同努力的過程中,也能收獲更理想的學習成果。

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從時間維度可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分為兩種:同步交互和異步交互。同步交互是教師引導、組織學習者通過視頻即時連線的方式,在線討論某個問題,或分享自己畫面的邏輯。異步交互是一種時間上不同步的交互,包括學習者課后使用各類學習平臺等進行虛擬交談。在面授課程中,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交互可以隨時在課堂內外發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者之間更容易建立交互關系。在遠程課程中,教師需要組建同伴小組,引導學習者有意識地參與同學之間的持續互動,克服物理距離的影響,增強學習者學習的自覺性,為學習者構建一個適宜的交互環境。研究結果表明,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為了強化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習者使用媒介設備進行同步交互和異步交互。教師不僅有責任教授課程,更要積極組織和管理學習者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習者在交流與反思中拓寬視野。

4 結語

本研究基于穆爾提出的遠程教育中的三種交互類型理論,調研了高校美術學院專業類遠程課程。研究結果表明,在高校美術遠程課程中,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合理交互,與教學質量、學習者的參與度和主動性、學習者的學習成效等呈正相關。其中,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與這些方面呈適度相關,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與這些方面呈強相關,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與這些方面呈密切相關。這一結論為此前相關研究提出的有效交互的增加會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的結論提供了支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創建有效的課程結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特里·安德森.遠程學習中的教學交互原理與策略[M].陳麗,王志軍,譯.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6:21-22,24-25.

[2] 南楠.高校美術教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15.

[3] 江毅,李建生.人際交互對在線學習投入的影響[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21,41(5):108-113.

[4] 宋佳,馮吉兵,曲克晨.在線教學中師生交互對深度學習的影響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11):60-66.

[5] 張濤,紀璐璐,劉兵,等.基于在線學習平臺的學習者交互行為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28(3):64-72.

作者簡介:楊偉欣(1986—),女,福建漳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學。

猜你喜歡
高校美術遠程教育
淺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審美能力
云南高校美術采風教學的應用研究
試論高校美術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方法
遠程教育中教學交往策略探究
發揮遠程教育平臺優勢?探索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模式
教育信息處理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
從《遠程教育》35年載文看遠程教育研究趨勢
網絡遠程教育學習行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基于IPoverDVB—S單向傳輸模式的遠程終端系統與數據維護技術
高校美術專業實踐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