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的“四階式”教學建構策略

2024-04-30 17:20葉方碧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以寫促讀學科融合

葉方碧

摘 要 “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的“四階式”教學策略逐層推進:關注學習提示,落實編者意圖,是基本和常規;著眼同類文體,關注必修、選擇性必修中相同類型的文章,研讀學習提示的差別,避免必修和選擇性必修階段的教學點重合;聚焦單元寫作任務,關注以寫促讀,讓形式更加豐富,讓學習能夠得到真實的發生;把握以點帶面,關注學科融合,時刻謹記語文課“語言應用”的使命和任務。

關鍵詞 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 學習提示? 以寫促讀 學科融合

“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的相關論著由于理論性強,對思維品質的要求高,加之教學的實際效果難以直接轉化為“評價”層面的相應成果,在新課程中一直處于冷門、被忽視的狀態,如何有效落實該方面的教學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币虼?,如何將科學和文化經典論著的解讀轉化成合宜的語言實踐活動,助力學生深度學習,讓學習真正發生是關鍵。筆者作為教學實踐者,為了落實該任務群,在課堂上進行積極探究,提煉出“四階”式教學建構策略。

一階:緊抓“學習提示”,關注編者意圖,完善效果提升

研習“科學與文化論著”任務群,預設學生形成哪些方面的言語能力,教師并不能靠個人主觀意愿建構,而應遵照教材的單元導語和學習提示進行統合性的梳理。以統編《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理論的力量”為例,梳理各課學習提示里的核心概念如下(見表1)。

由單元導語和學習提示可以看出,科學與文化論著作為實用性文類,厘清概念、把握核心觀點、關注語言的嚴密性是其教學重心。在正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每一篇文章的特殊性,要有個人觀點融入。

《修辭立其誠》這篇文章的概念是“誠”,強調把握文章的核心觀點,梳理論述思路,把握秉持的價值觀念。因此,“把握文章觀點”是《修辭立其誠》的重心,并需在此基礎上把握行文深化的結構。我們可將梳理文章思維導圖作為任務以驅動整體教學:①對“誠”下定義,即堅持真實性;②梳理出“立其誠”在文章層面的三層含義,即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③明確文章由強調寫文章要“立誠”遞進到做人,闡明做人也要堅持真實性,即端正學風,說真話、講實話;④總結全文,強調立誠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整個教學環節采用思維導圖梳理的方式,就能清晰地將學習提示里提出的“把握文章的觀點”落實下去,達成這篇文章的課程意圖。

綜上,緊抓學習提示,關注編者意圖,進行教學設計,能有效落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希求。

二階:著眼同類文體,關注必修選修,促成能力螺旋上升

學習提示提供的是課程層面的備課方向(普遍性),每篇文章有其獨特性,教師需要預先素讀(特殊性)。教師備課時需要“瞻前顧后”,要看到前面或者后面相同相似任務群課文的學習提示和單元導語。例如,在延安三大整風運動中,毛主席就“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寫出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這三篇文章同為政論文。顯然《反對黨八股》和《改造我們的學習》作為姊妹篇,在任務落實上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反對黨八股》出現在必修上冊第六單元,《改造我們的學習》出現在選擇必修中冊第一單元。

根據學習提示,《反對黨八股》的學習要點有:①理解文章的針對性和現實性;②感知文章的表達方式、語言風格與作者提倡的文風一致;③找出典型例句,歸納特點,品析表達效果?!陡脑煳覀兊膶W習》的學習要點有:①理解文章主要觀點,分析各部分的邏輯關系,梳理論述思路;②拓展閱讀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③結合文章語言實例,分析文章寫作特點和表達效果。

從必修到選擇性必修,我們發現《改造我們的學習》側重于梳理文章的主要觀點和各部分的邏輯關系,以及文章的語言風格。因此我們將其作為主要點進行落實。

1.取小標題

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取小標題。例如,“理論與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理論與實踐脫離產生的缺點”“兩種不同的學風對比”“轉變學風的具體措施”。

2.借助議論文常見論述框架,梳理行文框架

提供縱貫式、并列式、遞進式、對比式四種行文框架,分析縱貫式行文框架的思路, 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織材料,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來安排(見圖1)。

3.應用閱讀方法進行縱貫式結構文章的拓展閱讀

借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政論文議論結構圖,梳理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的行文結構,并將結構圖和學生進行分享。

一堂課如果面面俱到,毫無側重點,難免會有重復之感,因此教師要關注必修和選擇性課文的螺旋上升。必修階段《反對黨八股》的學習提示已經重點提到了毛主席行文的“語言”,那么選擇性必修階段《改造我們的學習》的“語言”就不應該成為重點。教師只需略微提及《反對黨八股》中富有表現力的成語、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文言詞語的特點,以此來驗證《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就能讓選擇性必修階段的課堂更結構化、立體化,“研習”意味也更重。

著眼同類文體,關注必修、選擇性必修中相同類型的文章,研讀學習提示的差別,在必修階段學習《反對黨八股》的語言以及理解其針對性,在選擇性必修階段學習《改造我們的學習》的行文架構,將有利于學生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進行重復的踏步。這是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進階的重要一步。

三階:聚焦單元寫作任務,關注以寫促讀,促成學習真實發生

三階的教學策略為將單元寫作任務定為“原點”,由寫作任務出發,輻射歸納出落實該寫作任務的必備知識,進而逆推出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就是將輻射歸納出的知識提煉進該單元的所有課文中,讓一個單元的所有課文都能承接起相應的必備知識,增強讀和寫的緊密度,這也是落實“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的一個良好策略。

認識事物時,我們的判斷常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篤信古人、權威和書本,聽信大多數人的意見等?!白怨乓詠怼薄爸麑<冶硎尽薄皶险f”“大多數人認為”等常見說法,就體現了這些影響。圍繞這樣的短語,延伸思考,充實依據,選取合適的角度,寫一篇文章。

結合以上單元寫作任務,關注以寫促讀,讓寫作推動閱讀走向深入,促進學習真實發生。盧梭在《憐憫是人的天性》中,批評了霍布斯“人天生是惡人”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用事實指出,善是人的本性。而學習提示中也有明確的提示:“探究文章在選擇和運用材料方面的特點及其論證風格?!逼渲?,最值得學生進行深度研習的是盧梭對霍布斯觀點的“駁論”。

因此,在習得的論述思路基本模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駁論”成了課堂教學的重心。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單元寫作任務,進行以寫促讀式教學。

1.歸納整體文章行文思路

首先,歸納盧梭第2段論述的思路,明確“先破后立式”的駁論寫作;其次,批駁霍布斯的觀點“人天生是惡人”,并指出其存在的漏洞;最后,闡明錯誤的原因,從“惡人是一個強壯的孩子”推論,揭示其觀點的矛盾性和認識的片面性。

2.比較、對照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通過比較、對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篇文章,深入感知舉例論證和駁論在論證力度上的區別,明確課文所采用的舉例論證的弊病,感知駁論的力度。

3.提供寫作任務

(1)寫作任務

大部分人認為隨世浮轉、與世推移更幸福,賈誼也是如此認為,但現在你能否以“堅持使命更幸?!睘橛^點,進行“先破后立”式的寫作。

(2)警惕誤區(見圖2)

(3)提供材料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p>

(4)寫作成果

我們尤其不贊同賈誼那樣的觀點,認為隨世浮轉、與世推移更加幸福。誠然,人在心中有多個人生目標可以相互替換的時候會活得更輕松,會將人生的廣度拓寬,而不是只局限于一個軌道。但如果人心中沒有一根價值準繩,沒有找到燃燒生命火焰的東西并為之奮斗的話,人就會活得像無根的飄蓬,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奮斗的價值,那么他所謂的幸福其實都是浮于表面的。賈誼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宣傳自身的才華,但如果人生的意義只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那么這一點意義與“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的精神境界顯然是有矛盾的。

聚焦單元寫作任務,關注以寫促讀,也是有效落實科學與文化論著類文章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對教師在教學點的提煉上要求較高。一堂課四十分鐘,如果學生寫作的時間太長也不利于“研學”的高效進行,教師可以將寫作任務布置在課后完成。

四階:把握以點帶面,關注學科融合,明確語言應用使命

學習經典理論著作是提高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為社會科學類論著,下冊第四單元則為自然科學類論著,但如果僅僅學這些單元,學生的視野難免會狹小,因此從“一篇”到“一類”是“科學和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想達成的目標。教師更需要明晰同類主題的文章在政治課、歷史課與語文課教學中的差異,這也是在教學中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科學之光”,其中有一篇關增建的文章——《天文學上曠世之爭》。這是一篇科學史文章,學生對這類文章的接觸不多,因此,我們可以《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為原點,從“寫了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這三個層面掌握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梳理重要概念,并探究其背后的意義。由“一篇”類推到“一類”,是教學該任務群的應有之義。

由于“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選用的諸多課文和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均有關系,我們以卡爾·薩根的《宇宙的邊疆》為例進行論述。這是一篇與地理知識相掛鉤的文章,依照在文章中出現的天文學相關概念,我們可以畫出如下框架圖(見圖3、圖4)。

和課文相比,地理教科書梳理的天文概念在種屬關系上雖有細微的差別,但整體上近似。地理課著重于學習“文本內容”,即學生要明確掌握宇宙中各類星系的關系,因此表達上趨于平實、嚴謹,而語文課著重于學習文章的“文本形式”,這一點通過比對《宇宙的邊疆》第七段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課本必修一關于宇宙星系的表述就可以體會。

文本一

從一個星系際的優越地位上,我們可以看到無數模糊纖細的光須像海水的泡沫一樣遍布在空間的浪濤上,這些光須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獨的徘徊者,大部分則群集在一起,擠作一團,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飄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我們所見到的極其宏偉壯觀的宇宙。我們隸屬于這些星云,我們所見到的星云離地球80億光年,處在已知宇宙的中心。(卡爾·薩根《宇宙的邊疆》)

文本二

銀河系中除了大量的恒星以外,還有很多由塵埃和氣體等組成的云霧狀天體,稱為星云。在銀河系以外,有許許多多看似星云的天體,實際上是與銀河系同級別的恒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河外星系有數百億個。大多數河外星系由幾十億到上萬億顆恒星組成,直徑從幾千光年到幾十萬光年不等。(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教科書)

同為科學論著,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科普型文章語言的雅致性,這也是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地理》教科書上的語言更為質樸直白,主要目的是為了直接陳述內容。作為語文教育者,我們應時刻謹記語文課是“語言文字應用”課,警惕上成政治課、科學課。

猜你喜歡
以寫促讀學科融合
探究如何利用微課提高初中語文以寫促讀的教學效率
品讀經典名篇,書寫生活點滴
側重“以寫促讀”
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教學豐富多彩
基于項目的中學學科知識融合路徑探析
網絡空間安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探索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讀寫結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
讓德育之花在課堂中盡情綻放
巧用課前10分鐘,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