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

2014-02-12 05:29李妙蘭
關鍵詞:師范生師德幼兒教師

李妙蘭

隨著教師專業化的世界潮流,同時為滿足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以下簡稱《標準》)?!稑藴省芬杂變簽楸?、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理念,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分十四個領域和六十二項基本要求強調了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稑藴省窞橛變簣@教師職前培養更新理念、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構建科學的幼兒園職前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導。

一、幼兒為本:幼兒教師職前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幼兒為本”就是以幼兒的發展需要為本,這既是教育工作的起點,也是教育工作的追求。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習者對幼兒發展特點的把握,強化他們對幼兒發展需要獨特性的理解和敏感性,把以幼兒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整個職前培養過程中,使學生自覺樹立尊重幼兒獨立性、 主動性、特殊性的理念。

(一)幼兒教師職前教育應關注3~6歲幼兒發展的特點,幫助師范生樹立正確的幼兒觀

一是情感發展特點。這一階段,幼兒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幼兒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開始了集體的校園生活。在情感發展方面,幼兒在家庭里由血緣關系產生的對父母的依戀感、歸屬感是生物性的社會情感,幼兒園教育應通過建立親密的師幼關系把這種生物性的社會情感擴展提升為更高級的社會精神性情感。[1]

二是認知發展特點。這一階段,幼兒的認識活動具有具體形象性: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表象是其經驗的主要儲存方式,也是其思維的基本工具。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生活化的,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該是以幼兒為主體的,充分抓住幼兒園生活中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關系并體驗到教育活動的有趣。

三是品德發展的特點。幼兒正處在認知、辨別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可塑性大,幼兒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因而這一階段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其中,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勞動等活動中形成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是幼兒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徑。

四是思維發展的特點。3~6歲幼兒的思維由動作思維逐步過渡到形象思維,幼兒主要是憑借具體事物的鮮明形象或表象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思維,習慣于形象、動作式等具體的思維方式。

(二)幼兒教師職前教育應認同幼兒教師專業的獨特性,幫助師范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

首先,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應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1]根據幼兒情感發展的特點,幼兒教師特別需要對幼兒投入關愛之情,善于用語言、目光、動作、微笑、點頭及其他身體語言向幼兒傳遞愛的信息,使幼兒從教師那里產生溫暖、安全、可依賴的情感體驗。同時,觀察和模仿是兒童獲得行為模式的重要途徑,幼兒教師每天和幼兒在一起學習、活動、生活,教師的人格魅力、文化修養和知識的廣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甚至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這些,都要求幼兒教師要更具備情感性和人文性。[2]

其次,幼兒園教師在知識結構上應突出綜合性和生活性?!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边@決定了幼兒教師不一定要成為某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但要努力成為通曉人文、自然等多種學科知識以及在音體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長的綜合性、全能性的人才。此外,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思維還處于以形象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環節,難以理解抽象的道理、原則和概念,因此幼兒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心理特征,以幼兒熟悉的生活背景來搭建教學情境,借以讓幼兒從實際的生活中真正體會、了解各種知識和道理,實現兒童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有效對接,凸現其生活性特點。

再次,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更強調技能性和藝術化。[1]幼兒的思維以動作性、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為突出特點,學習抽象的字、詞、數字符號等內容,需要具體形象的幫助。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和把握,盡量以幼兒能理解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盡量采用一些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如音樂、舞蹈、美術的形式展開幼兒教育活動,或以藝術形式創設幼兒園環境,這樣才更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3]

最后,幼兒教師的思維方式要兒童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習慣于形象、動作式具體的思維方式,而教師本人則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思維世界,在交往以及教育活動中把成人化的思維模式轉化為幼兒的思維方式,避免用成人的思維模式看待幼兒、思考問題,才能便于兒童接受與理解知識,才能更好地和他們溝通,進入幼兒的心靈世界。

二、師德為先: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靈魂和核心

師德為先既是《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普遍要求,更是實現學生為本的必要條件。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應將師德養成放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積極探索科學的師德教育模式。

(一)設置專門的師德顯性課程,突出師范特色

首先,根據《標準》的要求,構建適合高師院校特點的師德課程體系。我校除了將“師德教育”列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還秉承“缺失優先”的原則,增開包括“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生命教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倫理學”等專門的職業信念教育課程,在傳授師德知識、激發師德情感中引導學生樹立專業理想和師德風范。

其次,在課程實施中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采取理論學習、問題分析、情感體驗等方式。如教師呈示或鼓勵學生提出與現實有關的師德問題或案例,讓學生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師德知識去進行分析與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的師德意識水平得到提升?;蚪Y合師德理論的講授,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開展專門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幼兒園和孩子們一同學習、生活,通過切身體驗獲得不同于課堂學習的鮮活而真實的教育感受,使學生對師德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 加強隱性課程滲透,營造濃厚的師范性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師德修養是教師的一種品格與修養,這種品格與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逐漸養成的過程。我們多年來一直重視寓師德教育于各種德育活動中,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載體,實現“文化育人”的德育最高境界。如利用班會課、社團活動、見習實習等機會,開展“假如我是一名幼兒教師”、“今天如何當好教師”等主題班會;定期開展“幼師生應知應會”、“幼兒園環境創設”、“兒童劇創作”等知識技能競賽;開展“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情景劇表演”、“優秀校友事跡報告會”等活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不僅讓學生的專業情感從中得到熏陶,更提供了豐富的師德實踐機會。

三、能力培養: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重點

教育實踐能力是教師對幼兒施以積極影響、引導幼兒發展的基礎,它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幼兒的發展?!稑藴省诽貏e強調對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幼兒教師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從七個領域27條基本要求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綜合性的要求。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高等院校,應該按照專業標準,確立以培養能力為重點的指導思想,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性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保教實踐能力。

(一)構建實踐取向的課程內容,豐富教育實踐形式

高師院校培養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得到體現。為此,我校組織優秀教師編寫出版了幼兒教師綜合技能訓練叢書,包括《幼兒手工制作》、《學前兒童游戲技能實訓與指導》、《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園環境設計》等,并在學前教育專業開設這些具有具體實踐指向的課程。同時,豐富教育實踐形式,把課內實習、課外實習、校外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內變革傳統的講授式、理論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習者在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基礎上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有機整合。課外開展微格教學、說課上課比賽、兒童故事講演比賽,舉行手工制作展覽、學前專業畢業專場匯演等系列活動。同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幼兒園參觀、觀摩、見習、實習,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全面鍛煉提高職前幼兒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二)改革實習制度,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

實習由過去的完全集中和目標單一, 改為見習實習結合、保育教育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保教實習與科研實習、管理實習結合等。同時,與幼兒園建立密切的伙伴合作關系,建立幼教聯盟。依托幼教聯盟建立教育實踐基地,滿足學生見習、觀摩、實習與保教技能訓練的需要,促進人才培養回歸到保教實際情景中。為此,要嚴格挑選實習基地并加以建設,確保其真正成為學生保教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平臺。要成立專門機構協調基地的實訓實習活動,有效運用基地提供的各種教學與課程資源,鼓勵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建立伙伴關系,共同指導學生實踐。[4]

四、終身學習:幼兒園教師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終身學習是教師的職業要求,是教師職業生命發展的需要。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要構建適應“終身學習”的師范教育教學改革體系,培養幼教師范生明確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意識,造就師范生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首先,要使師范生認識到終身學習是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對人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幼兒園教師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必然要求。[5]為此,職前教師必須學習先進的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及時獲取有關幼兒發展、保育教育、科學與人文方面的新知識,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博采眾長,優化知識結構;專注于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努力提高專業素養,自覺地與時俱進。

其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對師范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變革傳統的講授式、理論式教學方式,開展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問導式、案例式、參與式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校不僅學會知識,還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具備不斷提升、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再次,重視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诮K身學習的教師發展,也意味著必須具備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為此,在職前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喚醒師范生的科研意識,讓他們充分意識到科研能力對其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教給師范生一些實用的幼兒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和方法,通過課程教學、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系列活動,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結合專業和教育方面的課題進行研究,使學生直接感知完整的教育研究進程,在做中學,為其將來職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優秀的教師團隊:幼兒園教師教育質量的保證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教學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幼兒園教師教育質量的保證。

(一)構建多學科相互包容、合作的教師團隊

基于幼兒教師知識綜合性的特點,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基礎是由多種相關學科共同支撐的,因此從事幼兒教師培養的教師團隊必須由多學科教師構成,教師隊伍應涉及教育學、心理學、音樂、美術、體育、文學、歷史、哲學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學科領域,以適應幼兒教育專業人才綜合性培養的需要。同時,促使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深化教師之間資源共享, 從而實現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的全面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

基于幼兒教師技能性強的特點,高師院校應大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兼備的新型一體化教師。然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心理學、教育學和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居多,他們大多數是從大學到大學,沒有在幼兒園工作的經歷和經驗。因此,高師院校要堅持培養與引進的機制,一方面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采取校本培訓、校外培訓與園校合作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教師到幼兒園兼職或下園工作,積極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實驗,鍛煉提高教師開展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與幼兒園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適當引進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幼兒園教育經驗的名師任專業兼職教師,定期為師范生開設專題講座、上示范課等,形成與幼兒園聯合培養教師的新機制。[6]

《標準》的頒布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院校提供了一個指導性的國家標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貫徹《標準》精神,加強對師范生的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幼兒教師,以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幼兒教師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智秋.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小學教師職前培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

[2] 由顯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J].學前教育研究,2009(1).

[3] 馮曉霞.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知識 [J].學前教育研究,2012(10).

[4] 徐麗玲.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的體系構建與實施策略——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2).

[5] 李季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J].學前教育研究,2012(8).

[6] 黃正平.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小學教師培養[J].人民教育,2013(8).

猜你喜歡
師范生師德幼兒教師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的實踐思考
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抗震救災中的師德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