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州山歌的藝術特點及文化傳承

2015-10-21 20:07賈娟娟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藝術特點文化傳承

賈娟娟

【內容摘要】儋州山歌是儋州民歌的主要類型之一,其內容豐富、藝術性強,作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應用價值。文章對儋州山歌的藝術特點加以論述,從多角度分析了儋州山歌文化的傳承途徑,以期對音樂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儋州山歌 ?藝術特點 ?文化傳承

一、儋州山歌概述

儋州是海南的兩大古郡之一,是海南省重要的經濟文化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出了純美的儋州山歌,“儋州自古稱歌海,山歌多似百花開”,使用儋州方言的儋州地區以及相鄰的周邊地區都有演唱儋州山歌的風俗。近年來,儋州山歌作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儋州山歌不僅具有很高的音樂價值,同時對民俗學、文學、詩學等也提供了很多寶貴的可供研究的資料。

儋州山歌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山歌是儋州民歌的一個歌種,受文人蘇東坡的影響很大,蘇東坡被貶儋州的三年時間,儋州山歌有了很大發展,歌詞的文學性、吟誦調的音樂性有了很大的飛躍。

二、儋州山歌的藝術特點

儋州山歌內容豐富,藝術性強,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其藝術形象典型、生動,藝術結構嚴密、完整,藝術手法精確、多樣,藝術風格具有民族性和獨特性。

(一)儋州山歌的題材特點

儋州山歌是儋州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活動,儋州人人善歌,人們習慣用山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山歌題材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情歌、古傳、農諺、勸事、抒懷等最為常見。

(二)儋州山歌的音樂特點

儋州山歌的節奏比較復雜,常常出現切分音上的自由延長音和偶句上小的停頓音;第二樂句的最后一字,通常會被一個休止符隔開,換口氣下滑演唱,吟誦特點十分明顯。儋州山歌的節拍有混合拍子和散板兩種;調式常常采用宮調式和徵調式,其中宮調式使用較多;音階有五聲、六聲、七聲音階三種;儋州山歌音域不寬,而且平穩,較少使用大跳音程,但不同的地區,其音樂特點有所不同。

(三)儋州山歌的歌詞特點

儋州山歌的長歌通常被稱為“歌牌”,短歌被稱為“歌仔”,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要數七言四句體為一首的“歌仔”。儋州山歌基本都是七言四句的格式,現在唱腔和歌詞都有所創新,出現了兩句、兩句半、三句半、六句、八句等各種形式。

儋州山歌的押運十分有特點,儋州山歌句數固定,一韻到底,必須壓平聲韻。在嚴格的韻律要求下,儋州人人可以出口成歌,其原因是儋州話字音和口語讀法不同,且有些詞語是文字反映不出來,存在語言替換和一義多詞的現象,平仄相間,同時也存在一詞多義、多音、多形的情況,如果音同、音近,可以相互假借。

儋州山歌的修辭手法是多樣的。常用夸張、對比、擬人、聯想、借代、雙關等修辭手法,以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這與儋州人喜歡詩詞、喜歡文學有關,儋州山歌深受東坡遺風的熏陶,詩聯辭賦源遠流長,不僅遍及鄉鎮,普及廣泛,而且日新月異,這為儋州山歌的歌詞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儋州農民目不識丁,卻可以十分押韻地即興演唱具有哲理性歌詞的儋州山歌,堪稱一絕。

(四)儋州山歌的演唱特點

儋州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輪唱、對歌等,其中獨唱形式較為自由,大都是歌者有感而發;輪唱形式較為傳統,通常是晚上人們圍坐納涼時,看著歌本輪流演唱;對唱較為即興,難度較大,通常由演唱水平較高的人演唱,演唱的雙方經常不斷地變換演唱手法,對歌場景十分熱鬧。

儋州山歌的演唱地點十分隨意,田間、地頭、走路休息、乘坐納涼,或一邊走路一邊演唱,或是由村鎮發起村民團團圍坐在一起,通宵達旦地演唱。

(五)儋州山歌的文學特點

之所以把儋州山歌定位為民間文學,被海南省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因為儋州山歌那濃郁的文學色彩,并與詩相通、歌詞優美、韻律嚴格、節奏強烈、形式工整,表現手法全面。

蘇東坡在儋州期間,將唐詩的韻勝、宋詩的意勝帶到儋州,讓儋州人受益匪淺,吟詩作對蔚然成風,山歌語言也從通俗到成詩,不僅提高了山歌的品位,而且大大加強了山歌的文學性,使儋州山歌具有新鮮性、生動性、語言準確、鮮明,富于詩意。

三、儋州山歌的文化傳承

儋州山歌作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也是儋州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力量之源,儋州山歌作為儋州土生土長的文化瑰寶,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應用價值,而如何傳承和發展儋州山歌值得深思。

筆者認為,首先,海南省可以成立專業的保護機構,加強儋州山歌的保護,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為儋州山歌的傳承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確保儋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夠正常開展。其次,儋州相比一些發展較早的沿海城市,經濟上相對落后,可以借助近年來海南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推動儋州山歌的傳承和發展。再次,也可以借助文化產業的發展,如通過網絡做宣傳、編輯出版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或拍攝制作系列光盤,或通過中小學、高校的音樂教育將儋州山歌作為選用或補充教材引入中小學或高校課堂,讓學生了解和喜愛儋州山歌藝術。最后,也可以充分發揮代表性傳承人的作用,通過傳承人的帶動讓儋州山歌代代相傳,不斷發展。同時,地方政府也應加大對儋州山歌發展的支持,如定期舉行優秀山歌作品的征集、比賽,為儋州山歌的傳承發展盡可能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沈志成.海南文化遺存[M].海南出版社,2014.

[2]邢德蕓.海南民歌選[M].南海出版公司,1991.

[3]洪壽祥.海南地方志叢刊[M].海南出版社,2003.

[4]符美霞.儋州山歌及其藝術特點[J].海南大學學報,19960(3).

作者單位:瓊州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

猜你喜歡
藝術特點文化傳承
淺談工筆女畫家蔣采萍的繪畫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回灘頭年畫”的特點研究
淺談《玫瑰三愿》的藝術特點和美學思想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文學作品與舞蹈的藝術融合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