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黃縣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8-05-14 17:05胡森耿相魁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體育農村

胡森 耿相魁

[摘要]為使農村基礎教育得到長足發展,2010年5月,國務院審議并通過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這項被稱之為“新教改”的文件提出教育經費需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并且文件要求向農村教育傾斜,文件中46次提到“農村”,可見中央對農村教育的重視,但因我國農村范圍較廣,人口較多,農村經濟欠發達,農村基礎教育仍處于弱勢地位,發展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分析了河南省內黃縣梁莊鎮第十中心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體育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空殼村、留守兒童現象在各地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農村基礎建設相對薄弱,再加上人口流失,經濟發展緩慢,使得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基礎教育為農村學齡兒童提供優質的教育課程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農村基礎教育中,農村小學的體育教育明顯不受重視,與城鎮里的小學相比,資金、政策、資源明顯處于劣勢,在這種基層小學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為了考試,語文、數學毋庸置疑地被放在第一位,而體育課這樣的素質教育課程自然被“讓位”。我國一些省市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徘徊不前,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不高。在后天所獲得的教育環境和設施中,農村小學學生接受到的教育水平遠不能看齊城市學生的水平,農村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是在學校學習,但農村小學的經濟、自然環境、設施、師資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農村小學教學,學生們無法接受到城里的學生那樣全面且系統的教學環境。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中,農村基礎教育仍然是弱項,農村小學由于教育觀念的落后,教師主觀上多重視語文、數學課,而把體育課視為應付上級檢查的課,這樣的觀念對于農村學齡兒童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嚴重影響了學齡兒童的身體素質,拉大了城鄉差距。體育是國民健康之本,而小學體育教學又是為國民健康打基礎,基礎夯實了,才會實現“健康中國”。目前我國學生身體素質狀況長期處在較低水平,雖然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體育課不受重視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內黃縣地處豫北平原,屬欠發達地區,該縣2016年GDP144.947億元。在全省108個縣中排名第70位,人口76.34萬人。在內黃縣農村,小學教學基本處于“放羊”管理,尤其是體育教學,幾乎被教師、學生忽略,這對農村小學學生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也沒有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1 梁莊鎮第十中心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師資力量薄弱

“新教改”規定每位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低于1小時、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但實際執行時往往缺乏監督。內黃縣縣域面積較廣,地域平坦,人口密集,交通條件較為落后,在崗數十年的在編教師月工資僅兩千多元,在編小學教師工資較低,無法與城市小學形成競爭力,導致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加上師范學校應屆畢業生由于受到編制的限制,無法及時進入小學任教,使得農村小學教師平均年齡普遍偏大。農村小學教師多是上了年紀即將退休,以及退休后返聘的老教師,完全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體育培訓,教文化課足矣,但教體育課恐怕力不從心,隨著“撤點并?!钡耐七M,越來越多的學生轉入縣小學就讀,農村小學生源越來越少,學生少了學校不受重視,導致學校教師資源匱乏,農村條件稍好些的家庭更愿意將學生送到師資力量等各方面條件更好的鎮小學或縣小學,導致村小學與鎮小學的競爭力下降,使村小學陷入”學生少—不受上級重視—分配的老師少—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少“的惡性循環中。梁莊鎮第十中心小學在學生做廣播操前,教師會帶領學生繞校園跑步,體育教學中雖然沒有足夠的教師教體育課,但仍然盡學校所能,在小學現有條件下,盡可能利用校園場地,為學生多安排課外活動時間。但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專業體育運動不僅需要受過系統學習的體育教師,更需要專業的體育設施和場地。

1.2 體育設施投入嚴重不足

體育課不僅需要師資力量的保證,更需要對設施進行投入與維護。內黃縣屬于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的體育設施多是些陳舊的跳繩、足球,一個學校甚至連一個標準籃球場都沒有。學校操場多是水泥鋪的,根本不適合學生安全、專業的進行體育運動。農村小學所有的經濟運作全部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經濟靈活性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小學的體育課程的發展。國家對內黃縣梁莊鎮第十中心小學下撥的專項資金用于新建教學樓,但對于體育設施的投入仍然不足,雖然國家政策重視體育,但是目前僅解決了學生教學樓條件的基本問題,還沒有考慮到體育設施的完善與更新。嚴重缺乏專業器材的體育課會導致體育課多樣性降低、淡然無味,學生的進取心、競爭性的天分大大降低。而相較于城里的小學,村小學與之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1.3 學生家庭條件制約著體育課程的多樣性

體育課程多樣性較低是多方面導致的,大多數學生家庭條件較差,上學穿涼鞋或布鞋、膠鞋,穿這樣的鞋子無法滿足較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因此體育教師一般只教跑步、跳繩、乒乓球等低強度的體育運動,教完就讓學生自由活動,體育課變成了“自由課”,這種情況下,體育課程自然達不到多樣性。

1.4 教學思想落后

中國現代教育貫徹了多年的“應試教育”思想,近些年雖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不以分數論英雄”,但在現實框架下,素質教育的推行并未能全面落實,一方面,城市小學的教學資源好于農村,農村小學的教學資源匱乏,農村小學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另一方面,小學課程里除了“語文”、“數學”課之外,其他課程并不與將來更高階段的教學知識直接掛鉤,農村小學為了保障學生“打好基礎”以及為了學生最基本的“升學”,自然無法像城市小學那樣重視“體育課”,為了“升學”也就只能將“體育課”讓步于“語文”、“數學”。

2 解決該校體育教學問題的對策

2.1 解決農村教師編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著重培養小學體育教師

解決農村教師編制問題尤為重要,通過政策調控、財政撥款,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優先解決農村教師編制,自然會吸引大量師范畢業生到農村去。內黃縣梁莊鎮第十中心小學附近另有一所小學,生源情況與該小學一樣,每年級一個班,學生少、班也少,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可因地制宜地允許專業體育教師同時帶相鄰兩個學校的體育課程,且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的課業量并不高,體育教師專校任教并不符合當地發展實際;教育部門還應組織現有的身體條件較好的教師,集中培訓學習小學體育教學,緩解“體育課”教師不足、質量低下的困局。

2.2 解決農村小學體育設施投入不足問題

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無力負擔起農村小學的設施建設,省級政府財政應當對欠發達地區實行財政扶持,與政策調控形成“組合拳”,一方面,政策上支持農村小學體育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國家財政予以撥款,幫助農村學校建設體育設施,前期可先解決籃球架、乒乓球臺、跳繩、足球、籃球等基礎體育器材的維護與更新,后期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塑膠跑道、標準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設施。建好農村小學體育設施,從硬件上拉平城鄉小學的差距。

2.3 政府應及時地為學生的體育課程做保障

該小學學生普遍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祖輩在家務農,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學生多是穿布鞋上學,幾乎沒有學生穿運動鞋,若讓其家庭專門購買一雙運動鞋,會給學生家庭增加經濟負擔,使學生家庭產生“反對體育課”、“學校瞎折騰什么”的厭倦情緒,因此,政府在財政撥款時應當注意到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為小學學生劃撥專門款項,不論家庭條件如何,為每一位小學學生統一采購運動鞋。之所以不分家庭條件地統一采購,是為了防止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在成長階段形成自卑心理,避免學生認為這是低人一等的運動鞋,使學生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2.4 轉變教育觀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農村小學應轉變教育觀念,將“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摒棄“副科無用”觀念,牢固樹立“素質教育”意識,在鞏固學生文化課現有基礎上,正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城市小學看齊,避免農村小學學生輸在起跑線上,為國家發展培育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桂忠.廣東省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現狀及建設構想[J].體育學刊,2005,12(2):89-92.

[2] 董麗麗,秦小平.教育公平視域下城鄉基礎體育教育均等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8):58-59.

[3] 蘇轉平.山西省農村小學體育師資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4] 侯海燕,張健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15):53-55.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體育農村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我們的“體育夢”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