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障兒童的自我意識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0-01-06 07:56肖進周泓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自我意識影響因素

肖進 周泓

摘 要:本研究采用P?ers-Harr?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對83名視障兒童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結果表明: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總體水平及各個維度均顯著低于全國常模。全盲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顯著高于低視力兒童;視障女童的自我意識水平高于視障男童;8~10歲組視障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最好,14~16歲組次之,11~13歲組的自我意識水平最低;城鎮視障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高于農村視障兒童。最后提出建議,應促進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視障兒童 自我意識 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9年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視障兒童自我意識與行為問題的關系研究》(立項編號:AC10019)成果。

1 引言

我國有學齡期視障兒童13萬,視障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針對他們的特點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是特殊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

自我意識是個體心理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它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起著調節作用[1]。

許多關于自我意識的研究發現,兒童的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行為及社會適應方面都存在關系。兒童的自我意識如果出現不良傾向,會影響兒童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良好的自我意識是兒童心理與行為發展的一個保護因素,它能夠阻止心理問題的出現并促進幸福感的產生[2]。視障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與健全兒童及其他殘疾兒童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本文以視障兒童為對象,從實證研究出發,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進行了全面了解,以期為視障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促進視障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根據調查的可行性選擇了云南省不同地區的三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視障學生共83名為研究對象,年齡8~16歲,其中全盲43人、低視力40人;男生44名、女生39名。所有被試視障學生均無智力障礙。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對被試進行了測試,該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Piers E和Harrie D編制,用于評價兒童的自我意識狀況。我國蘇林雁、羅學榮等(2002)建立了中國常模。該量表適用于8~16歲兒童,共80個問題,六個維度:行為、智力與學校狀況、軀體外貌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量表內部一致性和穩定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應用比較廣泛。

量表修改說明:

由于量表中的個別問題不適合視障兒童,根據需要作了適當修改:第23題“我很會畫畫”(總量表項目),考慮到畫畫對于視障兒童來說極為困難,修改為“我很會演奏樂器”,因為視障兒童能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第29題“我有一雙漂亮的眼睛”(軀體外貌屬性分量表項目),修改為“我有一副好嗓音”,考慮到嗓音同樣屬于人的生理特征,且視障兒童擅長辨別聲音,因而做此修改。對修改后的量表作分析,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總量表0.817,軀體外貌屬性0.704,具有良好的可信度。修改后的第23題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267(P<0.05),第29題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423(P<0.01),軀體與外貌屬性維度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為0.610(P<0.01)。這表明修改后的量表適合本研究使用。

2.3 施測和數據處理

由于漢語盲文是拼音文字,同音字較多,如果使用盲文問卷,容易造成視障兒童閱讀問卷時產生歧義,因此量表施測采用主試讀題的方式進行,以確保視障學生理解題目要求。1~3年級視障學生由主試一對一測試,即主試讀題目并記錄答案;4~7年級視障學生采用團體測試,主試讀題,學生在盲文紙上作答。

問卷測試數據采用SPSS_Statistics_22_win32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3.1 視障兒童的自我意識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將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全國常模,而且有極其顯著性差異。

3.2 不同類別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3.2.1 不同視障程度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通過分析不同視障程度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可以看出:全盲兒童自我意識所有得分均高于低視力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智力與學校情況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在焦慮得分上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在行為、軀體與外貌屬性、合群、幸福與滿足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

3.2.2 不同視障原因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通過比較不同視障原因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可以看出:先天失明兒童在軀體與外貌、合群、幸福與滿足上得分較高,后天失明兒童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焦慮及總分上得分較高,所有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3.2.3 不同年齡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結果表明,不同年齡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得分在總分及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幸福與滿足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行為、軀體與外貌屬性、焦慮三個因子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行為得分8~10歲組高于11~13歲組,軀體與外貌屬性得分8~10歲組高于14~16組,焦慮得分8~10歲組高于11~13組、14~16組。進一步分析發現,8~10歲的視障兒童除合群因子外,其他得分都高于11~13歲、14~16歲的視障兒童。

3.2.4 不同性別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可以看出,視障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不存在性別間的顯著差異。從各分量表來看,男生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與外貌屬性、合群、幸福與滿足上得分低于女生,在行為、焦慮上得分高于女生,其中軀體與外貌屬性有顯著差異,幸福與滿足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3.2.5 不同家庭所在地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生活在城鎮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生活在農村的視障兒童,其中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與外貌屬性、合群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在行為、焦慮、幸福與滿足及總分上的差異則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3.2.6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從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兩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可以看出,獨生子女在總分、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幸福與滿足上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在軀體與外貌屬性、焦慮上得分低于非獨生子女,但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4 討論

4.1 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總體情況

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視障兒童的自我意識總體水平較低,所有調查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平均總分為47.19±11.42,低于全國常模(詳見表1),各分量表的得分也都低于常模,且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行為因子得分低,可以看出視障兒童在自我審視中對自身行為表現缺乏自信,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推測以及結合訪談了解到:(1)視障兒童大多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因此在進入學校后對學校教育會有一段較長的適應過程,導致智力與學校情況得分較低;(2)視力缺陷本身有可能導致視障兒童對自己的外貌不自信,加上生活環境的改變、學習的壓力等都會造成視障兒童的過度焦慮;(3)視障兒童在人際交往中往往缺乏主動性,交往時容易受挫,影響了合群的得分;(4)視障兒童對自己各方面的表現都不滿意,幸福與滿足得分自然也比較低,沒有足夠的幸福感。

4.2 視障程度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全盲兒童自我意識發展水平顯著高于低視力兒童,這與以往對視障兒童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3]??赡苡幸韵略颍喝和曈X經驗有限,對于自己與明眼兒童之間的差別了解得不清楚,對自身視覺障礙的接納較好,全盲兒童對自己及事物的認知通常來源于父母、老師,父母積極的態度和學校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全盲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低視力兒童雖然有殘余視力,較全盲兒童更有優勢,但他們的視覺能力并不能準確獲取視覺信息,造成認知水平相對滯后,對自我的認知容易出現偏差,且低視力兒童在觀察事物時需要抵近觀察,甚至貼到物體表面,這樣的舉止顯得異于常人,加之低視力兒童能夠直觀感受到自己與明眼兒童的不同,從而使自我價值感更低。

全盲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上優于低視力兒童,這與不同視障程度兒童在學校的學業成績結果一致,這可能與盲校教學環境有關:全盲兒童缺乏視覺系統無意注意的干擾,其注意的穩定性相對較高,使得他們能夠更專注,表現在學習上同樣如此。大多數低視力兒童的殘余視力不足以使用漢字教材學習,只能使用盲文教材,在閱讀盲文時低視力兒童常常眼、手并用,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一部分低視力兒童曾經在普通學校上過學,在普校期間,由于視覺障礙,老師對其沒有學習要求,造成他們學習基礎薄弱,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到盲校之后,需要重新適應新環境、新的學習方式,這也可能造成低視力兒童與全盲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上的顯著差異。

全盲兒童比低視力兒童情緒更好、不易焦慮,正如宋鴻雁的研究結果表明,低視力生高神經質人數比例最高,他們情緒多變,易緊張,情緒反應激烈[4]??赡苁且驗榈鸵暳和軌蚋惺艿阶陨淼囊曈X障礙與明眼兒童的差異,他們努力地用殘余視力觀察世界,卻總是不斷遇到困難,優勢反而成了負面干擾因子,從而使他們的情緒傾向于焦慮。

4.3 視障原因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先天失明兒童與后天失明兒童在自我意識發展水平上差異不顯著。不論是先天失明還是后天失明都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造成影響。有學者將視障兒童失明的心理適應過程歸納為以下階段:精神創傷期、震驚及否認期、悲傷及退縮期、屈服及沮喪期、重新認識期、適應期、自我接納和自尊期[5]。先天失明兒童與后天失明兒童在心理調節適應過程中的每個階段不一定相同,但他們的適應過程模式基本是一致的。當一個視障兒童開始喜歡自己時,他就進入了心理適應的后期階段,自我意識就能夠積極發展。

4.4 性別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視障兒童自我意識在性別方面總體差異不顯著,但女童的總分高于男童,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與外貌屬性、合群、幸福與滿足的得分同樣是女童較高,而且軀體與外貌屬性有顯著差異,幸福與滿足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視障女童自我意識發展水平優于視障男童,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石淑華等的研究表明,男女生在兒童自我意識上存在明顯差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6]。

社會文化對男女性別的角色定位不一樣,人們通常認為女孩干凈整潔、學習努力,性別的自我認同使得女童在自我意識發展上有更多的要求,視障女童應該也不例外。因此,視障女童智力與學校情況表現更好,人際交往良好,對自己的外表形象更加在意,就算視力有缺陷,也擋不住她們追求美麗的愿望,幸福與滿足的自我感受更滿意。

4.5 年齡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從年齡段來看,8~10歲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狀況最好,14~16歲組次之,11~13歲組自我意識水平最低。這與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結論“自我意識的發展曲線是起伏變化的”是一致的[7]。本研究中的視障兒童年齡在8~16歲之間,這一時期是兒童的自我意識正處于所謂的客觀化時期,是獲得社會自我的時期。兒童的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8],這一階段的少年兒童自我意識發展不穩定,視障兒童兼有對自己失明事實的接受,內心的自我認同應該更加起伏不定。

年齡較小的視障兒童多為低年級學生,課程學習比較輕松,進入學校后有更多的伙伴,失明對自己未來可能會受到的負面影響應該尚未有意識覺察,自我意識狀況較好。隨著年齡增長,視障兒童可能開始關注他人、社會,思考失明對人生的影響,對自我的評價降低,之后再重新認識自我,逐漸自我接納。

4.6 城鄉差異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生活在城鎮的視障兒童自我意識水平高于生活在農村的視障兒童。這可能是因為城鎮視障兒童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父母文化程度較高,對孩子的教育從物質到精神上都投入較多,同時城鎮視障兒童獲得的社會支持也更多。

4.7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兩組視障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沒有顯著差異。視障兒童獨生子女的情況比較少見,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家庭如果第一個孩子出現視覺障礙,都會選擇生育第二個孩子,一部分視障兒童之所以成為獨生子女,是因為父母中的一方不能接受孩子有殘疾而導致離婚,單親媽媽或單親爸爸沒有再婚。視障兒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基本相同,當然也不排除這種結果是由此次問卷調查中獨生子女組樣本數量較少所致。

5 建議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首先,視覺障礙的客觀存在,造成視障兒童在信息獲取渠道、獨立活動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衍生障礙,進而導致其認知發展遲滯,并作用于自我意識各維度的發展,其結果就是對自我的評價降低。其次,客觀生活環境也會影響自我的評價,包括家庭背景、父母知識水平等因素同樣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水平越高,心理健康問題越少[9],因此,加強對視障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有足夠的重視,尤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慮視障兒童的心理特點,引導視障兒童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促進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

5.1 學校要加強視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教育在視障兒童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學齡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數視障兒童都是住校學習,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輔導教師,重視教師心理學專業知識的職后培訓工作,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環境,推動視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系統地開展。

5.2 引導視障兒童正確認識殘障

對兒童來說,認識世界、認識人類,關系到他們怎樣認識自己,積極的障礙價值觀教育,讓兒童認識到人的存在多種多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需要幫助的地方[10]。通過引導,幫助視障兒童樹立自信心,正確看待視覺障礙帶來的影響。對于低視力兒童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機會表現自己,并加強學業輔導,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學校教育,建立積極的障礙價值觀,有利于視障兒童發現個人優勢,發揮自身潛能,提高自我意識水平,積極面對學習生活。

5.3 對視障兒童給予積極評價

教師的態度與評價是學齡期兒童自我認識與評價的重要途徑,影響著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11]。通常情況下,在學齡期兒童心目中,教師的話代表著權威,具有父母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評價視障兒童時,要以多元發展的態度來看待欣賞,既要關注障兒童學習認知能力的水平,又要重視視障兒童自尊自信、品德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在對視障兒童的教育中,教師如果始終能以尊重、肯定、欣賞的姿態出現,善于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對視障兒童自我意識的積極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5.4 指導視障兒童家長開展教育

大部分視障兒童來自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視障兒童缺乏恰當的認知和有效的教育方式,學校及教師有責任對視障兒童的家庭教育給予必要的指導。視障兒童入學后,學??梢岳瞄_學或放假的時機,召開家長會,開設專題講座,幫助視障兒童家長正確認識視覺障礙,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特殊教育的相關專業知識。教師應該與家長多進行溝通交流,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引導家長重視對孩子的科學教育訓練方式,指導家長對視障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教會視障兒童生活自理技能,鼓勵視障兒童多接觸社會,培養視障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正視自己孩子的視覺障礙,既不過分溺愛,又要合理要求,對孩子做出合乎實際的心理預期,注重言傳身教的影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作為研究對象的視障兒童,他們仍處在個體身心發展過程中,正是促進其自我意識健康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好時機,需要家長、學校、教師、社會等多方面的積極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幫助視障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蘇林燕,萬國斌,楊志偉等.P?ers—Harr?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雜志,1994(1):14-18.

[2]董奇,林崇德.中國6~15歲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關鍵指標與測評[M].科學出版社,2011(4):125.

[3]陳玉赟.視障兒童自我意識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C].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11):185-199.

[4]宋鴻雁.視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自我概念和個性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1(4):50-55.

[5]李季平.視障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M].中國盲文出版社,2005(8):49-52.

[6]石淑華,張靜,胡美榮等.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2(12):1474-1476.

[7]官旭華.兒童自我意識[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1(3):13-17.

[8]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287-288.

[9]周凱,何敏媚.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3(6):204-205.

[10]蘇中彥.怎樣跟孩子談障礙(殘疾)[EB/OL]. https://zhua?la?.zh?hu.com/p/26845091,2017(5).

[11]賈文華.農村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8):921-925.

猜你喜歡
自我意識影響因素
淺談如何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海男《關系》中人物情感關系分析
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征與命運聯系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