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研究

2021-10-12 14:51祁小冬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融媒體高等教育新時代

祁小冬

[摘要]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的理念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在高等教育領域,互聯網持續發揮著強大的作用。教材是高校學生接受教育、開展學習,以及高校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直接憑據,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隨著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的發展,教材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朝著融媒體的方向變革。文章從融媒體的特征概述出發,分析在新時代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發展的必要性,分析當前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關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

目前,“中國大學公開課”、各高校的精品“慕課”課程、各類網站的線上課程豐富了高校學生獲取知識及閱讀的方式,紙質教材作為高校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其功能正在弱化。電子教材及數字化課程產品將更廣泛地被高等學校師生所接受。紙質教材進行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出版社的必然選擇。紙質教材創新發展是指紙質教材融合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網絡平臺形式,充分發揮各平臺知識信息傳遞的優勢,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使知識的傳遞更加有效,使紙質教材出版創新發展的實踐更加高質量[1]。

一、融媒體的概述

(一)融媒體的定義

近些年,許多人將融媒體認為是媒體的融合,實際上融媒體和媒體的融合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一方面,媒體的融合在某一種程度上被視作為融媒體的形式;另一方面,融媒體指的是一種媒體,更指的是一種運作的模式。目前,學術界對融媒體、新媒體等概念沒有做出學術化的定義,但融媒體促成的媒體融合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發展階段。融媒體指的是充分調動多項媒介載體,將電視、報紙、圖書等傳統媒體的共通性進行融合,兼容其各自的差異,最終予以創新的一種新的融合和運營模式。在融媒體背景下,圖書出版這一傳統產業也呈現新的表現形式。這對圖書出版產業而言既是一場挑戰,也是轉型的重大機遇。

(二)融媒體的特征

融媒體體現了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現如下。首先,融媒體為數字化呈現。而傳統媒體表現形態多樣,如紙質圖書僅調動人們的視覺感官,以靜態文字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電視則調動人們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包含圖片、動態視頻、音樂等元素。但在融媒體背景下,無論媒體以哪種呈現形式,都體現強大的數字化特征。即便是傳統紙質圖書,也不得不融合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特點。其次,融媒體呈現為龐大的資源體系。無論是紙質圖書,還是電視等傳統媒體,其本身的資源體系都是有限的,但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融媒體資源呈現橫向無限發展的趨勢。最后,融媒體覆蓋面極廣。傳統媒體所覆蓋的范圍是有限的。比如電視依賴于當地頻道等技術支持,而融媒體只需要網絡覆蓋和一臺智能設備,便可以接觸到最大范圍的資源。以數字化圖書出版為例,讀者只要擁有一臺智能手機,便可以輕易查閱到國外圖書的資源,這種資源覆蓋的廣度是傳統圖書所難以達到的[2]。

(三)融媒體在教育領域的表現

在教育領域內,融媒體同樣發揮著自己強大的作用。一方面,融媒體促進教育形式的變革。當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被打破,通過創建網絡平臺,學生和教師只要各自擁有一臺支持開展線上教學的設備,便可以在任意地方和時間下進行在線教與學。另一方面,融媒體推動教育公平的發展。目前,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教育呈現不平衡性,教育公平有待發展。在融媒體背景下,融媒體能夠將不同地方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給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帶來更多的教育資源,進而促進教育公平。

(四)融媒體在圖書出版的表現

融媒體在圖書出版方面也具有強有力的影響。近些年,網絡電子書大力發展,既滿足了當代人碎片化閱讀的需求,又能使作者和讀者在線進行互動交流,且電子書價格成本相對較低;同時,電子書閱讀形式方便,資源搜尋快捷。因此,電子書對讀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紙質圖書為了跟上市場需求,不得不進行自我改革,其改革的最大趨勢就是朝著融媒體的方向發展。近些年,紙質圖書結合電子圖書等形式的圖書出版發行成為圖書產業的一大潮流[3]。

二、必須推動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的原因

(一)互聯網發展推動高等教育教材形式改革

我國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向來比較重視,在資源上也會更多地向高等教育傾斜。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形式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從內在來說,為了更好地培養滿足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人才,教育部門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4]。從外在來說,互聯網的發展給高等教育改革帶來了機遇,“微課”“慕課”等線上教育的推廣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學習能力,開展創新學習,也促成教師改革教學方法。而教材作為高等教育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載體,其發展必須與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相匹配。因此,在高等教育迅速改革的背景下,融媒體教材出版成為其必然要求。

(二)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成果豐富,推進教材形式改革

目前,科技迅速發展,社會改革需求日益旺盛,與之協調的學術研究也在大力推行與發展。從國內角度來看,我國學術研究的快速發展推動著國內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成果的革新。尤其是對一些理工類學科而言,其科研成果更新轉換的年限不斷縮短。從國外的角度來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領域的學術合作正在大力開展。因此,高等教育教材必須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傳授給學生。但是受限于紙質教材更新換代的速度,高等教育教材朝著融媒體出版的方向發展勢在必行。只有紙質教材融媒體化,才能保證高等教育始終處于學術研究的最前沿。

(三)疫情等直接因素推動高等教育教材形式改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深度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在后疫情時代,高等教育線上教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線上教學保障了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然能夠接受教育,滿足“停學不停課”的需求,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線上教學是高等教育改革成效直接踐行于教學實踐的表現,進一步為后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經驗,推動高等教育教材向融媒體出版發展。

(四)高等教育應面向就業和社會實踐推進教材形式改革

長期以來,高等教育著力于理論研究教學成果,在人才培養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所培養的人才無法很好地與社會實踐進行銜接,甚至不少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因此,面向就業、面向社會需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就社會發展現狀來看,各行各業基本上都處于互聯網迅速發展與融媒體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不得不加大自身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教材作為教學的藍本,其應該積極向互聯網形式發展,進行融媒體出版探索,以更好地跟上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步伐。

三、當前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在新時代發展下存在的不足

(一)高素養綜合性編輯人才緊缺

目前,推動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和推廣的最大阻礙是缺乏一批高素養綜合性編輯人才。傳統編輯雖然在漢語言或者出版理論知識上功底比較扎實,但是由于傳統紙質教材出版和融媒體教材出版存在極大差異,這些差異給編輯人員帶來了一定的現實挑戰。作為高等教育教材,一方面,其融媒體教材要求內容高度精準,必須是專業領域內最前沿、最精準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其融媒體教材對互聯網技術,以及音頻、視頻、電子化等技術要求較高。而編輯出版人員若缺乏相關領域內的知識和技能,那么在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過程中就容易碰到技術問題,不利于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的出版。

(二)缺乏完整的教材審核校對與監督機制

我國對實體出版物的審核標準較高,尤其是教材這種教育類圖書,對其精準性要求更是做了嚴格規定。當前,融合出版圖書質量良莠不齊,如何保證高等教育教材類融合出版圖書能夠達到與傳統教材同等的高標準和高質量,是編輯、出版產業以及高等教育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就目前而言,融媒體教材出版的工作流程需要多方共同參與,包括教材作者、出版方,甚至受眾,其涉及面較廣。同時,教材的內容直接與學術研究成果對接,學術研究成果更新的速度直接影響教材內容知識的更新速度。但是,目前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在質量抽檢和教材審核監督上仍缺乏完整的機制。這不僅會影響教材質量,而且不利于高等教育教學的開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三)融媒體教材出版尚難以滿足高等教育需求

目前,我國現有的融媒體出版教材呈現單一性,許多融媒體出版教材雖然能夠輔助“微課”“慕課”等在線教學形式,但從本質上來說,其仍然與紙質教材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時,許多人對融媒體出版教材存在部分誤解,認為融媒體出版教材只是給“慕課”等在線教學形式提供講義,這種認知顯然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與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割裂。

四、推動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革新的策略

(一)打造一批高素養綜合型編輯人才隊伍

一批高素養綜合型編輯人才隊伍對融媒體教材出版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推動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的發展,必須從出版方、高校和編輯人員三者共同入手。

首先,從出版方來看,出版社要加強引進和培養綜合型編輯人才,過去出版社只針對編輯自身的文字素養和編輯出版能力進行培養,但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編輯的信息技術及其創新理念都是值得出版社對其進行培養和注意的內容。其次,從高校角度來看,融媒體教材編寫的作者一般是專業領域內知名教授、學者,高校在擇選教材時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融媒體教材的編寫、審核,給予融媒體教材編寫一線教學的建議。最后,編輯人員應有意識培養自身融媒體技能,滿足融媒體教材出版的需要。

(二)完善教材審核校對機制

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在內容的精準性、嚴謹性上與紙質高等教育教材具有同等要求,不能因為其形式變化,而忽略內容質量。教育部門應該連接出版方、作者和高校,出版方、作者和高校應加強合作,共同建立一個不同于傳統出版社的完善的教材審核校對機制,盡快適應融媒體教材的出版發展。

(三)加強全國高校之間的協作

不同于傳統紙質教材的閉塞性,融媒體高等教育教材應該呈現一種開放性的狀態,為了節約融媒體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的成本,完善融媒體高等教育教材資源,各大高校之間應該開展協作。一是我國高校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東部發達地區的高校數量多,綜合實力較強,其無論是在資源上,還是在資金上都能給予欠發達地區高校一定的幫助。二是我國擁有不少專業實力強的理工科高校,其在信息技術等方面能夠給予部分理工科實力較弱的高校一定的幫助。各高校的協作能夠推動融媒體出版教材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更好地利用學?,F有的資源。

(四)以師生為中心推動高等教育融媒體教材出版研究

高等教育的發展要遵循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高等教育融媒體出版教材的發展也要遵循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原則。首先,融媒體教材出版要與豐富的數字資源和發達的網絡平臺連接,為學生提供紙質教材網絡資源以及網絡平臺端的教學內容。融媒體出版教材不僅是線上教學的輔助工具,其也應該作為教、研、學、測、評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產物。其次,融媒體教材出版應該融合多個教學場景,包括線上教育、線下教育,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等。其應適應教師的多種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最后,融媒體教材出版要做好教材的推廣,讓教師和學生經過適應期,實現教與學從紙質教材到融媒體出版教材的轉變。融媒體出版教材還應該設定對應的方案,更好地滿足不同類型高校的需求,同時根據生源特點策劃教材,以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五)產品推廣與營銷

高等教育教材除了要求作者權威、內容優秀、配套資源豐富,還要配備助學視頻,包括精品課件、課程案例庫及習題答案等。在教材推廣和營銷上,出版社可以采用全媒體營銷、全場景營銷,包括“拜訪+書展基礎營銷”,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會、行業會議、宣講會、教師培訓班等,展開線下營銷。同時,出版社要拓展銷售和推廣渠道,借助新媒體開展營銷和互動,如借助微信公眾號,打造朋友圈,通過各種專業社群、直播間等進行線上營銷。此外,從紙媒到網站、郵件、短信,從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小程序到社群,還有抖音、快手等平臺,出版社都要進行相應布局。出版社還要努力將教科書的產品信息覆蓋到全國的每一所院校,并及時和全方位地獲得師生等教科書使用者的反饋[5]。

五、結語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一方面,高等教育教學呈現新的需求和變化,面臨新的發展趨勢,高等教育改革勢必帶來高等教育教材的變革;另一方面,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融合教材出版的編輯創新發展要樹立明確的數字內容、產品經營理念,應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分析市場需求,展開數字化內容創新,進行相應的經營工作,積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朱昊.基于媒體融合背景下教育出版的轉型發展策略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0(12):96-98.

[2]鄭鑫.融媒體時代高校教材立體化開發策略分析[J].中國報業,2020(22):118-119.

[3]尤云弟.“融媒體”潮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輔助教材的開發與建設—以新形態教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為個案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26):101-103.

[4]唐天賦,夏君玫.媒體融合在教材出版領域的創新應用實踐—以中南大學《大學體育》“金課”教材課程出版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0(08):112-114.

[5]吳靜.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動畫專業為例[J].電影評介,2020(15):81-84.

猜你喜歡
融媒體高等教育新時代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