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革命后列寧政治動員思想的形成背景、內涵要義與當代啟示

2023-04-28 12:42葛世林徐夢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政治動員人民列寧

葛世林 徐夢晗

摘要:十月革命勝利后,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國內外政治安全、經濟發展等多方面挑戰,如何將廣大人民群眾有效地團結起來,鞏固新生政權,快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迫切需要布爾什維克黨開展行之有效的政治動員工作。在團結帶領蘇俄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列寧堅持以增進民眾的政治認同為首要目標,以引導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為基本形式,以政治動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為重要原則,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政治動員思想。這一思想及其在蘇俄的實踐探索,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思想啟示和現實指導意義,即在宣傳教育中增進人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在政治實踐中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民主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實際效能。

關鍵詞:列寧;政治動員;人民;社會主義建設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06

中圖分類號:A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6-0034-06

政治動員是政黨、政治集團等政治行為主體為實現某項政治目標而進行的政治宣傳、教育、說明等行動,旨在增進本階級群眾或本組織成員的政治認同,激發民眾的政治熱情與行動積極性。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成為俄國的執政黨。如何通過有效的政治動員發動人民群眾,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進而順利地向社會主義過渡,成為列寧在這一時期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現實問題。分析十月革命后列寧政治動員思想的形成背景,梳理其實踐過程中所蘊含的內在邏輯,既有助于探索蘇維埃俄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政治動員工作的規律,也能夠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工作提供有益的現實啟示。

一、十月革命后列寧政治動員思想的形成背景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必然是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國內政治安全形勢嚴峻,國民經濟在戰爭中遭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快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推動蘇俄順利地向社會主義過渡,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這種現實需要也構成了列寧在這一時期政治動員思想的形成背景。

1.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國內外多重挑戰

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實現了蘇俄政治體制的轉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初見雛形。但是,捍衛和鞏固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果實卻面臨著國際國內多重阻力。一方面,從國際看,英、法、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策劃多次武裝干涉,打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不僅妄圖把蘇俄重新卷入帝國主義戰爭的漩渦,還直接軍事入侵蘇俄本土,企圖將社會主義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另一方面,國內的反革命分子在國際資產階級的資金支持下多次叛亂。孟什維克和立憲民主黨人、右派社會革命黨人等欺騙和蠱惑農民反對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宣揚以公開的內戰形式進行反抗,企圖利用國內外戰爭的手段拖垮破壞蘇維埃政權。俄國國內的大地主和大資本家并沒有絕跡,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正面臨著維護土地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最后的斗爭”[1]。為了維護自身的私有財產和特權地位,反動的資產階級采取“怠工,收買游民,收買鉆進社會黨人隊伍的資產階級代理人”[2]等方式反抗蘇維埃政權。這種隱蔽的、緩和的、非軍事的反抗形式,同樣對蘇維埃政權構成了極大威脅。對此,列寧指出:“必須付出巨大努力,必須經過一段任何戰爭尤其是國內戰爭必然帶來的嚴重破壞和混亂的時期,才能把資產階級的反抗鎮壓下去?!保?]而在這一過渡時期內,最重要的就是增強布爾什維克黨的政治動員能力。因為無產階級本身不具有社會主義的革命意識,不懂得資產階級對他們的奴役剝削,思想上的落后和現實境遇的殘酷壓迫使得他們沒有條件開展自覺的反抗斗爭。要想團結無產階級共同對抗國內外的反動勢力,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并保證其能夠長期存在下去,就必須通過有效的政治動員“把工人階級、大多數農民、一切被剝削勞動階級團結成一支彼此密切聯系的反對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力量”[4],讓廣大勞動者了解革命斗爭的形式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政策主張。

第6期葛世林等:十月革命后列寧政治動員思想的形成背景、內涵要義與當代啟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2.蘇俄國民經濟亟需恢復和發展

十月革命的勝利為蘇俄打破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束縛、創造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但是,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同樣面臨著許多阻力。早在十月革命前,俄國已經進入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但作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5],俄國經濟的封建殘余色彩嚴重,對外資本依賴程度高,工業發展速度雖然快,卻仍是落后的農業國家。為了應對資本主義世界周期性存在的經濟危機,俄國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民眾對和平的迫切渴望,繼續對外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企圖通過戰爭冒險獲得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轉移國內的尖銳矛盾。但是,連年戰爭造成俄國嚴重的財政困難,農業部門、工業部門遭受重創,糧食和日常用品嚴重缺乏,人民群眾饑寒交困,生活極其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民眾不滿情緒日益加劇,農民暴動、工人罷工等反抗活動常有發生。與此同時,外國武裝勢力也對新興蘇維埃政權進行干涉,支持國內反革命分子發動戰爭。國內戰爭的爆發給本就遭受嚴重破壞的蘇俄經濟設置了新的難題,俄國國內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面對戰后國內百廢待興的局面,為了更好地向社會主義過渡,列寧意識到群眾力量的重要性,特別強調要通過政治動員來喚醒和發動勞工階級,積極投身到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進程中。列寧指出,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只有在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能夠表現充分的自覺性、思想性、堅定性和忘我精神的情況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才有保障?!保?]因此,通過政治動員促使工農無產階級了解布爾什維克黨的綱領和策略,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學習農業和工業生產技術,選拔各領域人才投身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崗位中去,是蘇俄國民經濟快速恢復和發展的重要一環。

二、十月革命后列寧政治動員思想的內涵要義十月革命后,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列寧充分認識到開展政治動員工作對穩固蘇俄政權、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對此,根據蘇俄的實際國情和現實需要,列寧科學設計了政治動員的首要任務、基本形式和重要原則,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政治動員思想。

1.政治動員的首要目標:增進民眾的政治認同

無產階級的政治認同是政黨政治動員的前提。布爾什維克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蘇俄革命的勝利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但在革命勝利后,一些錯誤思潮打著“修正馬克思主義”的旗號陸續出現,妄圖阻礙蘇俄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如何有效地宣傳“馬克思主義這個唯一正確的革命理論”[7],是回應錯誤思潮,引導人民群眾認同和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關鍵。從當時的國內環境來看,長期受壓迫的工農無產階級根本無法單獨依靠自身的力量掌握社會主義學說,自發地產生社會主義意識,開展政治活動,也正如列寧所說,“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8]。

政治動員首先是政治理論的動員。列寧在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指出,在由戰爭時期轉向經濟建設的時候,無產階級政黨要“用我們已學會的宣傳、鼓動和有組織地誘導的辦法”[9],克服無產階級中的守舊、無知和不信任等思想殘余。十月革命后,列寧結合俄國民眾的實際文化水平狀況,采取發行“群眾性的通俗報紙”,“組織講演、座談、報告會”,“利用電影進行生產宣傳”,“在俱樂部、農村閱覽室、街頭等地方展出圖表和圖片”,“在大小工廠、技術學校等附近張貼海報和宣傳畫”[10]等一系列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進行理論宣傳。這些動員措施貼近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了無產階級自身的革命意識,增進民眾的政治認同。

政治動員還與教育工作有著密切關聯。十月革命后,蘇俄國內教育水平仍較為落后,民眾對于布爾什維克黨在進行政治動員時宣傳的理論、方針和政策接受程度不高,社會主義建設也因此受到阻礙。在國內相對落后的文化環境下,列寧提出要把舊的俄國教育體系改革到底,建設新的俄共社會主義的教育體系,發揮學校等教育機構在理論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此,要注重發展國民教育事業,培養工農無產階級的教育主動性,既要“吸引勞動居民積極參加國民教育事業”[11],又要“使教師同俄共宣傳鼓動機關建立密切的聯系”[12],積極配合俄共宣傳機關的政治動員工作。正是通過對民眾的宣傳和教育,蘇俄政治動員的效率和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也為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政治動員的基本形式:引導民眾參與政治活動

廣大人民群眾是政治動員的主要對象。十月革命后,能否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是關乎蘇維埃俄國能否鞏固新生社會主義政權和實現經濟振興的關鍵。對此,列寧強調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特別是對于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列寧明確指出:“我們應該依靠群眾,應該派鼓動員到農村中去?!保?3]在民眾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升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政治動員“激發一直沉睡的廣大群眾的積極性”[14],從而吸引更多階層的民眾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

吸收民眾參與到國家管理和社會建設中來是保證政治動員工作順利進行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關鍵。十月革命后,蘇俄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廣大工農勞動群眾由推翻舊政權統治的革命力量轉變為建設新政權的主體,具有了“勞動國家建設者的資格”[15]。列寧認為:“政權歸蘇維埃,就是把管理國家和監督國家經濟的事情完全交給工人和農民,誰也不敢反抗他們,他們很快就會從經驗中,從自己親身的實踐中,學會正確地分配土地、產品和糧食?!保?6]不只是農村的生產活動,建立良好的城市秩序同樣需要動員民眾。在彼得格勒衛戍部隊各團代表會議上的發言中,列寧就曾提到,在城市警衛工作中“如果能把工人居民吸引進來,工作就比較容易了”[17]。蘇維埃國家的管理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地依靠工農群眾組織,代表民眾的利益,體現民眾的意志。對此,列寧在蘇俄推行普遍的義務勞動制度,指出民眾無論資產貧窮還是富有,都必須參與到國家的管理和建設過程中,并通過制定相應的勞動消費手冊,將“不勞動者不得食”[18]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的重要原則。

在動員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可以有效地集中人民群眾,克服民眾因個人行動而造成的力量分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列寧指出,基層黨組織、黨支部、黨小組“應該互相交流經驗,針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情況,針對各類勞動群眾的情況,進行鼓動、宣傳和組織工作,通過這種多方面的工作不斷地教育自己,教育黨,教育階級,教育群眾”[19]。十月革命后,蘇維?;鶎狱h組織和基層政權機關積極發揮基層先鋒隊的帶動作用,一是配合蘇維埃中央委員會下達的重要決議,帶頭執行農業和糧食政策;二是進行宣傳鼓動和革命動員工作,發動全體民眾鞏固政權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三是通過調查民眾對黨和國家政策實施的認同度,及時了解當前政治動員的效果,從而有助于執政黨及時調整政治動員的方式和政策,保證政治動員工作的順利進行。

3.政治動員的重要原則:堅持政治動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

政治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辯證統一。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俄國在政治上率先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但是,經濟發展水平上的落后嚴重阻礙了蘇俄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列寧在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指出:“群眾已經深刻認識到,貧困、饑餓、挨凍和一切苦難都是由生產力不足造成的?!保?0]建設社會主義是“全體勞動群眾的事業”[21],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在經濟戰線上獲得勝利,“必須使更多的工人和農民變得主動、積極和忠誠?!保?2]因此,列寧堅持政治動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在全國范圍內推進政治動員的同時必須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生產力,從而夯實蘇俄社會發展的經濟基礎。

在宏觀調控層面,列寧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適時地調整國家經濟政策,為政治動員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經濟前提。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面臨著被顛覆的危險,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政治環境,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使經濟為戰爭所服務,蘇俄實行了以余糧收集制為核心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但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后,列寧充分認識到“從軍事任務向經濟任務的轉變已經到來了”[23]。面對內戰結束后大力發展生產、恢復國民經濟的現實需要,俄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要由革命戰爭轉為經濟生產建設,生產宣傳是更為重要的工作。對此,列寧通過建立生產宣傳局,制定國家經濟工作計劃等舉措,領導中央和地方各個機關的生產宣傳工作。1921年3月,列寧對蘇俄經濟政策進行了調整,以糧食稅為核心的“新經濟政策”取代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農民只需要按照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余糧全部歸個人所有,這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更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民眾投身到經濟生產中去的積極性,有助于蘇俄迅速恢復和發展被破壞的國民經濟。

在具體的農工商業發展中,列寧注重保障俄國民眾的切身利益,特別強調蘇維埃政府要在政治動員工作中遵循民眾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則,這不僅是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具體工作中的生動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它政黨的顯著標志。在農業方面,蘇俄將農業工會和合作社相結合,主張在不同的合作社之間進行生產競賽,以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列寧指出,農民受舊思想和舊觀念的束縛較深,鼓動員要廣泛開展動員工作,就要適應不同階層民眾的理解水平,“習慣于把‘眼前的要求和利益提到首位”[24],將政治動員與農民群眾的自身利益相契合,密切聯系農民的經濟需要和困苦。因此,通過農業工會和合作社“把千百萬居民以至全體居民聯合起來,組織起來”[25],既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政治覺悟,也便于統一進行政治動員,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在工業方面,列寧領導蘇俄實施工人監督生產制度,產品的原料開采、運輸和最后的買賣都由工人代表國家進行監督,廣大工人的主人翁意識和生產積極性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在商業方面,列寧充分認識到在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民眾更傾向于商品間的自由買賣。對此,他指出,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打造無產階級和農民的經濟聯盟,而“商業就是千百萬小農與大工業之間唯一可能的經濟聯系”[26]。針對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小農經濟,列寧采取迂回的改良主義的方法,保留小商品經濟和小企業以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國家調節,既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水平,又可以有效防止資本主義的復辟,促進了商業和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不僅如此,列寧還號召蘇維埃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積極掌握調節國家商品經濟的本領,在親身實踐過程中不斷健全和完善有關商品經濟的相關制度和機構。

三、十月革命后列寧政治動員思想的當代啟示十月革命后列寧的政治動員思想及其在蘇俄的實踐,有效地組織并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在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茖W把握這一思想的合理內核,汲取其實踐經驗,有助于新時代黨和國家政治動員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的實現賦能增效。

1.在宣傳教育中增進人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27],就可以變成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而理論掌握群眾的關鍵就是說服群眾。十月革命后,在列寧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黨結合民眾的實際情況,通過演講、座談會、張貼海報、開展國民教育等多種理論宣傳方式,增進民眾的政治認同,從而動員廣大民眾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列寧認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教育民眾學習黨的理論,了解政黨的政策主張、治國方略等等,有助于提高他們參與民主政治的熱情,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蘇俄政治動員工作的實踐經驗也啟示我們,在宣傳教育中增進人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是新時代政治動員工作的首要任務。

堅持黨的理論創造和理論創新,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并創造百年歷史偉業的寶貴歷史經驗?!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三大歷史性躍遷中所孕育產生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歷史性飛躍。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宣傳和理論學習就要跟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28]。這不僅是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要求,也為新時代黨的政治動員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一是在宣傳隊伍上,以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為引領,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將群眾路線貫穿到政治動員工作之中,有效凝聚起廣大人民的思想共識。二是在宣傳方式上,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宣傳教育活動中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職業民眾的特點,結合其文化基礎選擇合適的宣傳方式,從而實現政治動員的最優效果。三是在宣傳話語方面,堅持以時代化、大眾化的語言對人民群眾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全民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挑戰的本領能力。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不僅能夠增進人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還有助于在政治動員中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力量。

2.在政治實踐中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十月革命后,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志,積極引導民眾參與國家管理和建設,廣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列寧指出,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保?9]“只有比先前多十倍百倍的群眾親自參加建設國家,建設新的經濟生活,社會主義才能建立起來?!保?0]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發展思想密切了布爾什維克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也有力地保障了政治動員的順利進行。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理論和實踐層面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內涵和實現形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政治實踐中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政治動員工作的重要內容。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時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保?1]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將其進一步完整表述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32]。民主是當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普遍價值追求。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代表少數人的“形式民主”不同,全過程人民民主,核心是人民,突出特點是“全過程”。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在與黃炎培的“窯洞對”中就提出,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一歷史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保?3]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根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政治動員,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是堅持全鏈條民主,把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結合,在民主程序上深度貫通各個民主環節,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國家建設的實踐中,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二是堅持全方位民主,在動員工作中要聯系實際、深入群眾,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覆蓋國家治理各環節,保障和實現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廣泛權利,讓民主在群眾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看得見、摸得著”。三是堅持全覆蓋民主,民主主體覆蓋全體人民,不斷拓展人民政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的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的權利得到有效保障,這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創造活力。

3.在民主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中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民主政治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曾指出:“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保?4]列寧在介紹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時,也引用了馬克思的這一觀點。十月革命后,列寧在團結帶領蘇俄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堅持政治動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強調政治動員的實效性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生產力。對此,蘇俄適時地調整國家經濟政策,并在經濟發展中始終保障民眾的切身利益,在鞏固蘇維埃政權的同時夯實了蘇俄的經濟基礎。結合我國發展的實際來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樣昭示著一個重要事實:開展行之有效的政治動員,無法脫離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民主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中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政治動員工作的有力保障。

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與政治參與的有序開展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一方面,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有助于創造出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支撐條件,為民主政治的順利推進提供前提;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廣泛的政治參與有助于激發社會發展的活力,為社會經濟繁榮發展提供穩定的政治秩序。因此,只有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同向同行,政治動員的積極功能才能有效得以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5]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也對黨的政治動員工作提出了嶄新要求。一是注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人民是現代化建設的主體,要鼓勵并動員廣大民眾勇于探索、勇于創新、敢于首創,將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上來,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匯集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動力。二是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挑戰新形勢,實體經濟創造出更多的就業選擇,是動員人民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也是保持我國政治穩定的重要前提。三是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促使我們更加注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動員廣大人民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不僅符合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立場,也有利于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實邁進。

總而言之,十月革命后,列寧高度重視政治動員對蘇俄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意義,并通過一系列政治動員工作不斷增進民眾的政治認同,引導民眾參與政治活動,堅持政治動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政治動員思想。這一思想雖然是特定時期的產物,但其內涵要義及其在蘇俄的成功實踐,仍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2][3][4][13][17][29]列寧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2,252,252,267,39,34,57.

[5]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7.

[6][14][15][18]列寧全集(第三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4,141,340,334.

[7][19]列寧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189.

[8]列寧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

[9][10][20][22][23]列寧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49,17-18,144,144,144.

[11][12]列寧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7,107.

[16]列寧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5.

[21]列寧全集(第四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5.

[24]列寧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3.

[25]列寧全集(第四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4.

[26]列寧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0.

[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8]習近平.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8.

[30]列寧全集(第三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6.

[31]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03.

[3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3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11.

[3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3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猜你喜歡
政治動員人民列寧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依法治國”的哲學思考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領導干部為民服務“四要四不要”
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問題研究述評
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動員建設的重點環節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信息時代的政治動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