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黔南繞家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2023-08-16 22:06黃夢婷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9期
關鍵詞:文化傳承

【摘 要】繞家人世代依山傍水隱居在繞河谷,繞家文化是繞家人維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紐帶,受地理位置的影響繞家文化一直流傳于繞河谷。在繞家人口本就不多的情況下中青年外出務工導致傳承人才短缺,繞家文化面臨著傳承危機。本文主要用田野調查法與文獻研究法對繞家文化進行了初考,針對繞家文化所面對的問題找出可適用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繞家人;文化傳承;傳承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9—043—03

一、繞家民俗文化

(一)繞家冬節

對繞家人來說最特別的節日要屬繞家“冬節”?!岸潯笔抢@家人最重視的節日,如同漢族對春節的重視,“冬節”又稱“繞家年”,是在冬月的第一個寅日也稱虎日這天舉行(繞家人根據自己的天文歷法定的月份天數,一年只有10個月,一個月有36天)。冬節還會舉辦娛樂活動,如河里踩高蹺。以前,繞家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家姑娘需要踩著高蹺到河對岸去贏得姑娘芳心,如果中途掉河里,姑娘就不會答應和小伙子約會,而今交通便利后成為了一種節慶的活動。冬節活動豐富多樣,還有背媳婦、打糍粑(通常是男人打糍粑,女人做糍粑)、繞河抓魚、唱繞家歌、跳板凳舞、踢毽、斗牛、斗鳥、斗雞、賽馬、登山、摔跤、品嘗繞家美食等。繞家人過冬節時鄰近的村寨會前來祝賀并帶來歌舞助興,場面十分熱鬧。

(二)婚嫁禮俗

繞家人一般不與外族通婚,一直以來男不外娶、女不外嫁,自20世紀50年代起有外族女性嫁入繞家,但仍然實行一夫一妻制。繞家結婚分為三部分完成,分別是問親、定親、結婚。問親時男方需要先請媒人帶上一筐糯米飯到女方家,若女方有意會回贈一筐糯米飯給男方,男方收到回贈的糯米飯才可正式向女方提出定親。定親時依然是原先問親的媒人領人帶上豬肉、酒、糯米飯前往女方家。

繞家人選擇結婚的日子一般定于農務不忙時的吉日,多為過冬節第二天(現在已經可以隨意選擇結婚日子)。男方需要請本族兩男一女帶上酒、豬肉和提馬燈以及一把紅傘前往女方家接親。女方家不備酒席宴客與嫁妝,新娘會打著紅傘持毛巾在本族十二名男子與三名未出嫁的女子陪同下徒步前往男方家送親。經過繞河時男方的人會用繞河的水潑送親的人,給送親的人洗掉灰塵,女方隊伍還要對上男方隊伍的歌才能通過此關到達男方家,對歌可以算是繞家人最常見的表達歡樂、喜悅的方式了。當女方送親隊伍到達男方家后,男方家人會在堂屋門口攔住送親的人進門,門口放置一張桌子擋住并且桌子上放著酒,這是為了感謝一路辛苦的送親人。繞家人結婚還要接受寨老(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的祝福,新人還要將一條紅綢系在大樹腰上,并許下承諾要永遠在一起,讓大樹見證他們的愛情長命百歲,然后再一起栽一棵小柏樹來見證他們的婚姻成長過程,新娘新郎不拜堂,在大樹下由寨老主持婚禮儀式,并種下象征他們婚姻長久的柏樹,來參加婚禮的人為新人唱繞家大歌祝福。

(三)喪葬習俗

繞家人將喪葬稱為“歸祖”共11個程序,分別是送終、報喪、買水、入殮、開路、分花樹、出殯安葬、吃敞壩飯、復山、做年、隔年?!皻w祖”要求死者若為男子需年滿16歲才可,若為女子死亡時還未出嫁便不可“歸祖”。在親人剛落氣時孝子在其口中放入一個銀元,稱為落氣錢,想讓亡人口含金銀而去以富后世。隨后將噩耗告知家族,當家族前來奔喪進門前需先飲“臨喪酒”。再來是請保卦公和郎舅,郎舅需帶上酒、香與冥紙前往喪家吊唁,并買水用來給亡人凈身。凈身完后先將三張冥紙蓋住亡人臉再入殮,開路需保卦公領唱開路詞。在抬棺上山前還需分別砍桃、李、竹三種生和干各兩支小枝椏,用麻線將其掛在棺木上[1]。出殯安葬需一路撒“買路錢”,亡人下葬后是吃敞壩飯,需所有婦女站著吃飯。

二、繞家歌舞文化

(一)繞家“呃嘣”

繞家“呃嘣”,是繞家歌里最有名的,是繞家人在婚嫁、喜慶時唱的一種原生態、無伴奏的民謠?!斑类浴本哂惺婢彽穆蓜犹攸c,節奏與速度也較為自由,通常是在喜慶場合由老年男性一人領唱、眾人和音,演唱人數可上百人,其唱腔獨特,演唱渾厚蒼勁而富于活力,演唱時間可持續幾天幾夜。由于繞家“呃蹦”歷史悠久,并且沒有固定的傳承方式,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以口傳的方式在傳承,再加上繞家人口本就不多,以許楊兩姓氏聚居的村落里大部分青年都外出務工,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老人和小孩在村里,所以“呃嘣”的傳承人多為老年人,現傳承人是許厚仁(貴州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繞家“呃嘣”受繞河谷地理位置的影響加上交通的不變,使“呃嘣”一直只流傳在繞河谷,直至2008年都勻組織參加多彩貴州歌唱比賽并獲獎,繞家“呃嘣”才得以挖掘,后于2012列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名錄。

(二)繞家板凳舞

繞家舞蹈以集體舞為主,板凳舞是繞家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因紀念繞家遷徙演變而來,相傳繞家祖先是為逃避戰亂而來到繞河谷。在遷徙的過程中,繞家人為了保護族人的安全,便用手中的木棍、木棒、木凳敲擊發出聲響,聲音可以用來驅趕猛獸,同時通過聲音的傳遞也可以讓同伴辨別方向避免走散。后來繞家板凳舞才發展為日常生活中的自娛性舞蹈,也成為繞家冬節上必不可少的表演。

板凳舞常在繞家人飲酒之后起舞,表達人們的喜悅之情,具有抒發情感與娛樂、觀賞功能,具有節奏強烈的特性。因凳子敲擊時動作力度大,加以配上強烈的節奏讓板凳舞呈現出質樸、粗獷與激揚的特點,板凳舞展現出繞家人民質樸和直率的性格。繞家板凳舞也常用于禮俗場景中,這是繞家古往今來流傳下來的,除了日常娛樂,繞家人在慶祝時也會跳板凳舞。跳板凳舞的道具是繞家人日常生活中坐的小板凳,跳舞時用雙手撞擊凳子拍打節奏,同時腳下會跟隨板凳拍打節奏踏出響聲[2]。板凳舞手部動作單一,以雙手持凳撞擊為主,腳下動作簡單但因變化較多顯得相對復雜,以跺、跳、踏步伐的變化來呈現,時而伴有高抬腿擊凳及彎膝或直抬腿擊凳動作。在節慶時繞家人還會著盛裝圍圈齊跳板凳舞,板凳會觀賞需要刷紅漆并綁上花型或條帶狀綢緞。繞家人在冬節表演跳舞穿的是繞家民族服飾,與水族服飾相似,同時與苗族也有相似點,有花衣裙子和褲子,花色多樣,顏色多變。

冬節上的板凳舞由女童與婦女共同表演,分為兩部分,女童部分節奏變化少并配合音樂起舞,婦女部分保持板凳舞原本樣態,無音樂伴奏,動作節奏變化多。從動作與節奏方面來看,女童雙手位于身側,或上、或下畫圈擺動時與苗族舞蹈有相似之處,雙人對立而舞時伴有互擊板凳的動作出現;婦女所跳的板凳舞依然保持繞家板凳舞的原本樣態,動作前會有準備拍“單三跺”的出現,節奏為xoxxx,也就是舞蹈節奏中數的1空拍123,在每一次動作與節奏變化時也會先出現“單三跺”用來提醒大家,接著才開始變化。從隊形調度方面看,女童表演時除上下場外沒有調度上的變化,一直是以每橫排雙數的方正隊形在舞蹈,只是變化了動作空間與分組;婦女的表演隊形調度變化豐富,橫排、豎排、圓圈等,每一次的隊形變化前也都會出現“單三跺”的準備拍,圍圈時還會跟隨動作喊道“呀呀咦”。從服飾道具方面看,女童著裙裝,綁額帶,手持紅色小木凳;婦女著褲裝,帶頭帕,手持紅色木凳,凳上綁黃色緞帶。

三、繞家文化傳承現狀

繞家語言與繞家民歌一直以來都是以口傳的方式傳承,因為繞家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而這樣的文化傳承方式是非常有限的。如繞家“呃蹦”歷史悠久,由祖父子相傳至今已有400多年,但一直以來沒有固定的傳承方式,再受到當代文化的沖擊與影響,現如今能完整演唱“呃嘣”的只有村里為數不多的老年男子,繞家“呃嘣”面臨傳承危機。雖然在2012年繞家大歌“呃嘣”已被列入貴州省非遺保護名錄,但傳播面積依然沒有得到擴展。而繞家板凳舞因在娛樂活動、節日活動中出現得以傳承,以往是婦女在室內跳發展到兒童、婦女共同參與,可在室內、室外跳,但由于繞家舞蹈研究的缺位使關注到繞家板凳舞的人比關注“呃嘣”的人更少。同時由于繞家中青年大多外出務工導致繞家傳承人才短缺、斷層,繞家非遺文化的傳承面臨后繼乏人的危機。

四、繞家文化傳承對策

(一)扶持新一代傳承人

通過國家對非遺項目的扶持政策培養新一代的傳承人,加大傳播力度讓人民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人民社會實踐生產活動中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同時要讓新一代傳承人意識到傳承與保護非遺對后人了解民族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性,主動肩負起傳承文化的重擔,做一個合格的非遺傳承人。

(二)記錄文化原本樣態,進行創新性發展

繞家文化的傳承可以將文化系統整理后以資料記載的方式延續,用文字與影像記錄繞家文化的本來樣態,避免優秀傳統文化因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而導致文化內核的變異,使后人繼承的只是文化的表征。如繞家板凳舞的傳承想要迎合現代大眾審美,在舞蹈進行舞臺化編創中難免出現動作的改造,若沒有留存板凳舞最初樣態的資料,隨著時間的流逝,板凳舞難免發生變異,變異得久了世人會忘記板凳舞的原樣,這樣反而會使文化傳承走入一條歪路。但如果板凳舞的傳承不迎合現代大眾審美需求而創作符合時代的舞蹈作品,就難以得到關注,也一直無法改變傳承現狀。如今在繞家過冬節上表演的板凳舞已經做出了的改變,板凳舞本是無音樂伴奏的舞蹈,但在冬節表演時卻加入了音樂的伴奏來迎合游客的審美需求,因此繞家文化的傳承需要記錄文化的原本樣態,同時需要以文化為基石創作出符合時代的作品,將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三)借助互聯網平臺,擴大傳承面積

繞家“呃嘣”在2012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繞家“板凳舞”2022年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但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傳播途徑,所以關注繞家文化的人依然是為數不多的那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繞家文化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多平臺、多形式的傳播,利用互聯網推動繞家文化走出繞河谷在大眾傳播,讓非遺連接現代生活擴大傳承面積。

(四)將非遺文化引進校園,構建校園文化特色

將非遺文化引進校園有助于構建出區域性、主題性的校園文化特點,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提升文化價值。當學生長期處在非遺文化熏陶的環境下,在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人格修養,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如繞家板凳舞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并且動作簡單,可將其引入當地校園以課間操的形式進行傳承。

參考文獻:

[1]文永輝.繞家人的祖先崇拜[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2]黃夢婷.黔南都勻繞家板凳舞初探[J].藝術評鑒,2020(5).

作者簡介:黃夢婷(1993—),四川簡陽人,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在讀碩士,四川工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舞蹈編導與教育。

猜你喜歡
文化傳承
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
淺談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
高校音樂教學在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研究
淺談楚文化中漆器圖形紋樣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