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教學助力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2023-09-01 02:46劉文琴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深度教學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劉文琴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采取科學的培養策略和體系化的培養模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構建,推動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深度教學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教師逐漸發現,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助力深度學習必須依靠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1 ? 基于核心素養提出的深度教學要求

1.1語文核心素養

2022年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筆者將語文的四個核心素養總結為四個特性,分別是:語文的文化性、應用性、思維性、美學性。這四個特性在教材中均有體現。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增強學科意識和模塊意識,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教材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接觸最頻繁、最熟悉的文本。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僅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他們不能真正體會教材編排的意圖。教師應當把握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從核心素養要求出發,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指導學生“揭開”語文“神秘的面紗”,還原知識的本質,從理解語言、領悟語文、培養學科素養的角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第四單元的單元活動為“口語交際:請你支持我”,重點關注學生能否把語文學科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表達中,體現了教材對實用性的重視。第六單元的單元活動為“口語交際:意見不同怎么辦?”重點關注學生在與人發生意見分歧時,如何闡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并思考他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體現了語文的思維性。第一單元課文《丁香結》,選自作家宗璞的散文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宗璞散文獨特的美。第七單元略讀課文《京劇趣談》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京劇,考慮到了語文是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這些例子足以證明,語文教材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是全面且立體的。教師應當深挖教材,從教材中尋找語文學科深度教學策略改革的相關思路和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等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興趣的激發。

1.2深度教學要求

分析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不難發現,語文核心素養對深度教學提出的要求為:培養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重視語文學科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感受語文的內在美,兼顧語文的文化傳承能力。深度學習是近年來的教學熱點,深度教學的理論立足于幫助學生建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從建立對知識的系統認識出發,建立科學的認知整體。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是在對知識建立整體概念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系統科學的提煉、總結與整合,不是簡單地將多學科的知識點進行單一的拼湊和疊加。這是許多教師在進行深度教學的時候會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打破不同學科之間、同一學科的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學習壁壘,互相借鑒、互相融合,進而形成一套全新的、成體系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以此推動整體的知識結構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認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能力、身心發展方面的特點,以高效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的深度學習。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打破學科壁壘,從單一的語文學科教學轉向以語文學科為核心的多學科融合教學。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這一課時,可以將語文教學與美術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入了“讀一讀、畫一畫”這個環節。要求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找出課文中描寫荷葉的形容詞。學生經過思考,找出了荷葉“圓”“綠”的特點。教師要求學生用畫筆畫出一片荷葉,這時學生發現,如果僅僅畫一個綠色的圓是不像荷葉的,需要畫出荷葉的莖、桿等。學生通過繪畫,對荷葉建立了更為完整的概念,深度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繪畫能力及自然科學知識進行了培養。

2 ? 基于核心素養創新深度教學模式

依照核心素養對深度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師應當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引入立體的結構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從研究教材、引導思考和設計情境出發,幫助學生從課堂的全過程、全環節中明確語文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之間的關系,并將深度學習的學習思維融入自己學習的全過程。

2.1熟讀精思——吃透教材

教師應當積極從教材中挖掘深度學習的素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決定了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能夠剖析的深度。這是學生能夠理解教材、學懂知識的關鍵。深度學習要求學生依據教材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對教材進行“解剖”,從中提取出核心知識和框架。

2.2追根究底——引導思考

教師除了要在教學中加強思考外,還應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勤加思考,深入體會。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貓》這一課時,學生在研讀課文時,對其中一句“(小貓)他們……所過之處,枝折葉落?!敝小爸φ廴~落“一詞提出自己的疑問:“折”的讀音是什么?教師可鼓勵學生先自行思考,下節課上課時集中解決這個問題。

課后,教師研讀資料發現,多音字的讀音異議在研讀文章時非常普遍。除了作者自己做出注解的以外,其他情況下多音字的讀音并不是唯一的。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不同的音。于是教師在第二節課前準備了兩根樹枝,用作課堂演示。第二節課課堂上,學生就“折”的讀音進行了不同的闡述。教師在做出解答前表明自己的立場:這篇文章中“折”字的讀音老舍先生并沒有做出解釋,因此,教師所做的解釋只是自己的看法,如果同學們在聽完教師的解釋后仍然堅持認為自己理解的讀音更好,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且歡迎同學們下課后與老師討論表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拿出之前準備的兩根樹枝,分別展示兩種讀音下樹枝的狀態:第一種讀音下,樹枝啪的一聲斷了;第二種讀音展示的狀態卻是樹枝被折彎,但并沒有斷裂。學生由此認識到兩種讀音下,樹枝的狀態是不同的。而教師認為,由于老舍先生文中的貓都是頑皮的小貓,因此樹枝一般不會被壓斷,而是被壓彎,然后小貓會掉在地上。學生在聽完教師的講解后紛紛表示理解了“折”字不同讀音所表示的意思了。

2.3設身處地——創設情境

深度學習需要學生深入地思考與理解,深度的體會離不開對情境的感悟。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感受課文。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需要把握深度學習的基本要求,幫助學生從單一基礎的語文學習中跳脫出來,將語文學習融入生活,真正做到情境化學習。在情境中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了“爪”這個字在“貓爪”和“鷹爪”這兩個詞中有不同的讀音這個問題。學生不理解,貓和鷹都是動物,為什么它們的爪子的讀音不同呢。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了兩張圖片,并請學生想象如果碰一下這兩種動物的爪子,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一位學生表示,貓爪感覺非常柔軟,而老鷹的爪子感覺非常鋒利兇猛。由此,學生理解了多音字“爪”的兩種用法的區別,一種表示可愛、細小、不危險;另一種表示銳利、兇猛。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提升深度教學的效果。

3 ? 基于核心素養提出的深度教學評價

3.1多元指標,全面評價

科學的教學體系必須有立體的教學評價機制,新課改也要求重視教學評價。因此,教師應當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完善深度教學評價系統。教學評價應當是雙向的。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系統的評價,學生也應當對教師的教學給予評價。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引入創新的教學評價指標。

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能否自主地將知識整合成體系化的語文學習框架。深度學習的研究發現,學科知識一般應當由科學的知識事實、基本的概念界定和體系化的學科框架構成。點狀、碎片化、不成體系的知識不能系統地向學生展示學科的邏輯特點,學生也不能從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視角理解知識的全貌。因此,學生能否自主地將知識進行整合應當納入深度學習的評價系統。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思維導圖、知識框架等形式的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地對知識進行梳理。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成果展示、小組交流等方法進行評價,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語文核心素養評價,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3.2多種方法,趣味評價

語文深度教學在使用傳統的作業考核模式時,要注意作業布置的量與方式。根據最新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作業,因此,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作業應當以口頭方式為主。例如,要求學生給家長復述課文內容,自行朗讀課文,對于需要背誦的內容,教師應當及時布置背誦任務。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作業內容也不應當集中在機械地抄寫字詞方面。語文作業應當以主觀題為主,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或者對作文展開續寫和擴寫,以及建議學生在作業中留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問題。通過這樣的反饋,教師能夠系統深入地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和知識學習困難點,及時補充或者重點講解部分知識。同時,教師應當創新評價方式,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課堂活動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利用教材中單元活動部分,開展對應的課堂活動,如演講、辯論、寫作等。教師通過嘗試不同的評價方式,能尋找到更加全面高效的評價方式,收到更好的評價效果。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核心素養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的要求,建立體系化的評價機制。用科學、高效的評價方法助力學生學習。

綜上所述,基于語文核心素養開展的深度教學,需要教師明確深度教學目標,調整深度教學方法,做到認真研讀教材,挖掘素材;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引入立體的教學評價體系,從師生兩個維度展開教學評價,并且使用創新的教學評價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康九星.語文深度學習的認識誤區和五大維度[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3):30-35.

[2]周偉麗.深度學習理論下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研究[J].知識文庫,2022(22):97-99.

猜你喜歡
深度教學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談能力導向的深度教學及相關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