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創新數學教學模式

2023-09-01 02:46李軍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模式創新雙減數學教學

李軍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創新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成為數學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探討了在“雙減”背景下創新數學教學模式的相關策略和方法。創設生動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利用融合信息技術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在教學中滲透學科思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具體論述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數學教學;模式創新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逐步減輕,數學教學方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采取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創設情境、融合信息技術等創新教學方式與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 創設生動情境,調動積極情感

1.1影視情境,設置懸念

生動的情境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感受和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情和動力。影視情境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影視語言、音樂、圖像等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造真實體驗的場景。通過影視情境,學生可以感知數學知識的美妙和神奇,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授《正數和負數》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制作影視動畫,設定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可以是一只小老虎在旅游時迷路了,需要通過正數和負數的知識尋找回家的路。在動畫視頻中引入懸念,小老虎需要走過一個橋,當他站在橋的左側時,他在負數的范圍內,位置表示為-1,-2,-3等,而當他穿過橋的中心到達右側時,他就進入了正數的范圍,位置用1,2,3來表示,這樣就引入了數軸的概念。動畫中小老虎不斷移動位置,教師則不斷詢問學生小老虎此時的位置,學生需要回答出不同的正負數答案。之后,教師總結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它們都是數軸上表示不同數值的點,正負號代表方向,數字代表大小,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創設富有懸念的影視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和負數知識,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除了動畫之外,教師還可以用影視劇素材、紀錄片來呈現數學知識情境,使學生在懸念設置中體驗探究數學的樂趣。

1.2生活情境,直觀解釋

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場景相結合,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情境。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物品、事件相結合,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觀察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如在教授《直線、射線、線段》這一課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引入幾何概念,讓學生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定義:直線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無限延伸的線;射線是有一個起點,無限延伸的線;線段是有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的線。接著,教師引入生活情境:可以將公路視為一條沒有起點和終點的直線,因為從人的視覺上看,并不能看到公路的終點,而從一個交叉口出發的一條公路可被視為一條射線,因為它有一個起點,但沒有終點;馬路上的人行道則是一條線段,因為它有一個起點和終點。教師可以使用黑板或者幻燈片演示來展示不同類型的直線、射線和線段,并鼓勵學生動手繪制。

通過以上過程和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直線、射線和線段的概念及區別,并幫助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幾何概念。生活情境的引入,可以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

2 ? 融合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2.1制作動畫,演繹抽象過程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融合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制作三維動畫,可以讓原本抽象的數學原理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利用形象直觀的視覺沖擊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授《平行線及其判定》這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了解平行線的定義,即在同一個平面上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并且它們的方向相同,這兩條直線被稱為平行線,接下來用三維動畫演示在一個空間內判定平行線的條件:在動畫中,兩條直線的同位角相等,則這兩條直線是平行線。此時教師再在三維演示中放置另外兩條不平行的直線,讓學生比較平行線和非平行線的區別。然后,教師在動畫中展示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直線是平行線,哪些不是,學生此時會開始觀察,并通過剛剛同位角等定理進行判斷。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給定條件,在繪圖軟件中畫出平行線或者判斷一組給定直線是否為平行線。通過這些具體的步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線的概念、判定條件,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動畫是一種生動形象的圖像展示方式,通過制作動畫演繹抽象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如平面圖形的變形、三角函數的定義、微積分中的導數定義等,都可以采用三維動畫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演繹中理解抽象概念。

2.2繪制思維導圖,對比細節差異

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圖像方式將信息進行概括和歸納的工具,通過繪制導圖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識結構,發現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加深理解。教師可以通過繪制概率分布函數圖、向量圖、函數圖像等思維導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如在教授《實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在開始繪制思維導圖前,教師先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軟件的使用方法,接著引導學生確定思維導圖的主題是“實數”,關鍵概念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教師讓學生在紙張的中央繪制一個圓形節點,標注“實數”,并使用彩色標記以突出顯示,寫上案例包括1,2,3……一系列數字,接著讓學生從中心節點向外繪制兩條直線,分別標記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并附帶無理數的案例,如3.1415926……等無限不循環小數。每個分支節點都應該是一個矩形或者圓形。學生在“有理數”節點下,添加兩個子節點:整數和分數。在“無理數”節點下,添加一個子節點:根號。每個子節點都應該標有相應的符號和定義。使用箭頭和線條將子節點和與其相關的節點連接起來,這樣就清晰地表現出了實數概念之間的從屬關系。思維導圖軟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更加便捷、高效地獲取和掌握數學知識。通過這些步驟,可以繪制出一個清晰、有序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數學概念及其之間的差異。

3 ? 滲透學科思想,發展核心素養

3.1集合思想,指導邏輯推理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它本身的一些思想方法就可以運用在教學中。集合是數學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用來描述各種對象的性質和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集合的思想,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推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這一課時,學生需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師為學生引入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組成的整體,可以是數字、字母、圖形等。通過講解集合的概念,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全等”的概念,即兩個圖形的元素完全相同。當兩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相等時,可以表示為{AB, AC, BC} = {DE, DF, EF},即兩個集合相等;當兩個三角形的兩邊和夾角分別相等時,可以表示為{AB, AC, ∠A} = {DE, DF, ∠D},即兩個集合的交集相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使其更加具體、更易理解。通過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集合概念、利用集合符號表示和集合運算法則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識。利用集合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尤其是判定類數學知識的相關概念。

3.2轉化思想,加強簡便運算

數學中有很多的變換和等價關系,通過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可以大幅提高運算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變形、化簡、同解等方法,提升簡便運算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分式的化簡、代數方程的變形、矩陣的運算等,讓學生掌握轉化思想。

如在教授《因式分解》這一課時,其核心概念因式分解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轉化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因式分解的相關知識。因式分解的核心是將一個數學式子分解成多個因子的乘積形式,這樣做可以使數學式子更加簡單,便于計算和理解,這就是轉化思想的運用。教師讓學生根據am+bm+cm這一式子,將其轉化為更加簡便的式子,學生此時會開始思考,可以將其進行提取公因式變為am+bm+cm=(a+b+c)m,這樣就實現了等價變形,完成了數學式子的轉換。教師接著為學生講解:將轉化思想應用于因式分解過程中,可以通過等價變形將復雜的式子轉化為更加容易分解的式子。例如,通過提取公因數,可以將一個多項式分解成多個因子的乘積形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式子更加簡單,而且可以避免重復計算。這種轉化思想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合和梳理,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概念理解,拓展數學應用,還可以發展創新思維,讓學生更好地應對復雜的數學問題。

3.3建模思想,表征結構規律

數學建模是將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求解的過程,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引導學生尋找問題的本質規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建模思想,可以讓學生掌握表征結構規律的能力,通過模擬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嘗試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和建模。

如在教授《軸對稱》這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確定建模的問題:如何用軸對稱的方法制作一張美麗的賀卡?教師先引導學生搜集信息,如賀卡上需要使用哪些軸對稱的圖案、如何制作軸對稱的圖案等,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開始構建數學模型:“我們如何實現軸對稱圖形的構建,是否可以運用一些數學原理?例如,線段的軸對稱性質,將不同線段的對稱點都放在一條直線上,是不是就能夠實現軸對稱圖形的構建?”接著學生就開始在紙上畫出1~3條線段,這些線段的對稱點都在一條直線上,教師繼續講解:“這條直線就成為其對稱軸,大家連接這些線段的端點也會保持軸對稱?!彪S后教師引導學生驗證制作的軸對稱賀卡是否符合軸對稱的要求。通過數學建模的教學方法傳授學生數學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而且可以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創新數學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必要途徑。通過創設生動情境、融合信息技術、滲透學科思想等多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未來期待有更多學者展開相關領域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施劍麗.智慧課堂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9):86.

[2]張毅.學為中心 減負增質:“雙減”下的數學作業設計[J].基礎教育論壇,2022(8):54-55.

猜你喜歡
模式創新雙減數學教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創新研究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基于手機應用軟件的幼兒園家園聯系模式創新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