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設數學課余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內驅力

2024-04-17 04:18邱丹
新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內驅力學習興趣

邱丹

【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巧妙地設置課余活動,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再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關鍵詞】課余活動 內驅力 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于“數學活動”的描述是這樣的:數學學習不能只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他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探索解決新問題的過程?;诖?,小學數學教師可在課前或課后嵌入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可以更加順利地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進行融合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斷地構建、發展知識體系,同時也培養了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并不贊同將學生頭腦僅視為裝載知識的容器,而是提倡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來獲取知識。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或器官,如眼睛、耳朵、口、手和大腦來參與學習過程,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安排數學課外活動,平衡學生間不同的知識起點,整合碎片化的知識,以問題為導向,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習的動力,從而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一、創設數學課余活動的意義

朱永新教授說過:即使你的教育內容是正確的、合理的,也應當盡量避免采用強制和灌輸的方式,不要用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要以朋友般的口吻,通過討論、交流、游戲和活動等方式進行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通過無意識的影響實現的。數學課余活動能夠讓學生從被動的“需要學習”轉變為積極的“愿意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成為知識的創造者。課堂上只有40分鐘的時間,課余時間則更為寬裕,可以用來進行探索、思考和質疑,這樣數學思考就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落后于形象思維,因此在理論教學中,需要通過活動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解放。

二、設計和實施“先學”活動

1.閱讀型探究。閱讀型探究指的是通過閱讀書本進行靜態的學習。比如在上課之前,可以先閱讀相關的教材。在閱讀過程中,要從標題開始,仔細思考每個字詞的含義,同時要注意結合圖文進行理解,對新詞、新概念、困惑和需要補充的地方進行標注。如在教學人教版二下“圖形的運動(一)”時,教師推薦學生在課前閱讀數學繪本《馬良的神奇畫筆》,在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對稱物體,并且了解到不同的圖形具有不同的對稱軸,有的圖形甚至有多條對稱軸。通過有趣的閱讀活動潛移默化地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另外,閱讀型探究還可以是視頻動態閱讀,如“呆瓜微課工作室”推出的講故事微課,它不僅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通過對動態視覺和靜態文字的觀摩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發地學習數學并研究數學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

2.行動型探究。針對一些操作性強的知識,教師會圍繞核心目標設計一份開放型的課前任務單,學生在學習之初會圍繞核心問題進行實踐活動,如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從中體驗和感悟新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追求讓學生拓展廣闊的知識面,更要注重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也就是說,學生所獲取的知識是單獨存儲的,還是與其他相關內容形成一個系統,這是衡量所攝取的知識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課前安排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應用,并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互融合。在教學人教版六下的“折扣”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去商場或者在手機購物軟件上尋找實際生活中的折扣,然后寫下自己對這些折扣現象的理解。在生活中,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豐富多樣的折扣形式,包括直接打折、折上折、滿減、滿返、多件多折、限時限價折等。讓學生在上課前廣泛地對不同的打折方式進行搜集,并嘗試理解它們的意義,比較這些打折方式的異同。在課堂上,教師設計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制訂出合理的購物策略。

三、設計和實施“后學”活動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前和課堂范圍內,應該鼓勵他們帶著問題走向課后,通過實踐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恰當地規劃與執行“后學”活動。相對于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后學”活動的學習時間更長,探索的空間更廣闊,對學生更有益。

1.延續型探究。教師制定與課內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以拓展課堂學習的范圍。

在教學人教版六上“比例尺”的相關內容時,學生在課上已經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實際應用,并知道如何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如何根據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收集閱讀資料—準備工具—畫草圖—測量—確定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繪制平面圖的過程。通過類似的活動過程,啟發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使他們深刻領悟到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具備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經驗,激發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引領他們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構建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創生型探究。創生型探究是基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個性化問題和學生群體之間的共性問題來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及分析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

在教學人教版六下“負數”時,經過基本的知識傳授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整理關于負數起源、意義、作用等方面的信息。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于負數,你有什么疑惑或想要了解的?”有學生回答:“負數怎么進行加減運算?”由此,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有關負數運算的問題,教師提問:“3減8等于多少?”讓學生在課后分組探討。作為一項“后學”活動,該問題促使學生小組進行合作研究分工,不僅擴展了思考領域,還讓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對象,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意愿和興趣。

3.綜合型探究?!墩n程標準》強調了“加強學科內知識的整合,推行跨學科的主題學習,加強課程協同育人的功能”。而綜合型探究活動是“后學”活動的一種,它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良好載體,能夠承載豐富的知識與內容。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人教版六上“位置與方向(二)”后,教師組織學生發揮想象力,將方向、色彩和圖案巧妙結合,制作出富有趣味和創意的方向板,從而實現數學和美術的有機結合。另外,可以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指南針指示南北方的原理。隨后,組織學生進行指南針的設計、制作和改進的實踐活動,通過綜合型探究活動,成功地將數學和科學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掌握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的技能。最后,組織學生參加“小小講解員分享小知識”的環節。通過查詢資料,有的學生講解了指南針的功用,有的學生描述了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天然的指南針,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方向。學生的這些信息有的來自語文課本中學到的有關中午的太陽、明亮的北極星、樹葉的濃密和溝渠中的積雪等知識,還有的通過課外閱讀獲取,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數學和語文的有機融合,從而開拓學習視野。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有益的數學課余活動,既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探究和制定數學課余活動,確?;顒优c數學學習內容無縫連接,并注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這樣的數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并促進數學理論的內化和遷移。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琯頭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

猜你喜歡
內驅力學習興趣
培養內驅力
喚醒內驅力,讓孩子擁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內驅力
論新時代創新文化內驅力提升的三個維度
內驅力 決定孩子能走多遠
初探價值觀提升內驅力
如何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營造小學英語課堂氣氛的教學策略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如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