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學分銀行建設路徑研究

2024-04-26 03:08祝珊珊爾寶庫邵文莎吳靜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分銀行數字化轉型終身教育

祝珊珊 爾寶庫 邵文莎 吳靜

[摘 要]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推進學分銀行數字化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增量。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化新技術改變著傳統的教育范式和人的學習方式?;趯W分銀行數字化發展實踐基礎上,本文分析總結學分銀行服務平臺數字化建設困境,并提出對接政務服務開放共享接口、建立合作聯盟促進成果互認、推進學習成果框架標準應用完善認證體系、創新運用技術拓寬應用場景等探索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學分銀行建設路徑,以期完善數字化全民終身學習體系。

[關鍵詞]學分銀行;數字化轉型;學習成果認定與轉換;終身教育;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2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8-4648(2024)01-0016-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redit Ban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Zhu Sanshan, Er Baoku, Shao Wensha, Wu Jing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310026)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promoting the digitization of credit bank is the key incre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A series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paradigm and the way people learn.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digital development of credit bank,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ilemma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service plat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redit ban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uch as docking government service open sharing interface,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alliance to promote mutual recognition of achievements,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framework standards to improve the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innov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so as to improve the digital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for all.

Keywords:Credit bank;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Lifelong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科教強國的重要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部署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明確我國建設學習型大國的要求,將教育結合數字化作為教育現代化創新變革前景方向?!吨袊逃F代化2035》強調要“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建立健全學分銀行制度與學習成果認證的制度”。學分銀行是模擬和借鑒實體的金融銀行,以學分為計量單位在不同形式不同類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新型學習與教育管理制度[1,是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有效抓手。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推進學分銀行數字化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增量。以數字化引領學分銀行信息化發展,以期完善數字化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提升全民數字化綜合素養,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學分銀行數字化可利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融合教育發展,通過學分銀行信息系統優化,形成開放共享的服務體系,暢通繼續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換通道,助推教育數字化評價改革,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

二、學分銀行數字化發展實踐探索

2022年工信部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肯定了以5G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在范圍、領域、層次上的深入融合,催生更多新生產方式與新行業形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普遍感受到,數字經濟發展輻射范圍日益廣泛,其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促進生產及生活方式不斷變革。同時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化新技術也改變著傳統的教育范式和人的學習方式,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浪潮背景下,開展數字化轉型是學分銀行業務拓展的必然要求。數字化時代開啟了終身學習的新樣態。

(一)云計算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計算機網絡領域的一次革命,追溯根源其產生和發展與并行計算和分布式計算密切相關。1956年ChristopherStrachey正式提出云計算基礎架構虛擬化概念,孕育了云計算的萌芽[2。2012年國家開放大學組建遠程教育的云架構,對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統一分配調度形成資源池,運用虛擬化的云存儲技術,利用開放集成接口將海量資源以云服務方式推送至全國各地用戶,學分銀行面向多層次類型的用戶提供在線服務,利用信息交互強的混合云充分共享現有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對內為教師與學習者提供管理檔案信息服務,對外為合作聯盟社會機構提供培訓加盟服務[3。教育資源具備可移植性,通過接口技術推送機制來聚合資源,可提高資源利用率。面向學習者依托云計算推送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換等服務進行資源整合是學分銀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步。學分銀行業務中利用云技術管理需考慮網絡安全、系統可靠性問題要求。

(二)大數據技術

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首次提出“大數據”(Big Data)的概念,指一種在獲取、存儲、分析等各個方面上都遠超傳統數據庫能力范圍的數據集[4。大數據是基于云計算對應數據存儲、挖掘與分析,核心設計數據采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庫存儲等。結合大數據推動教育新基建已成為國家的務實性工作任務,也是促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基石。學分銀行需要大數據平臺記載學習記錄、學習成果。當前學分銀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以互聯網為媒介,采取多元化服務策略,落實管理服務體系在不同教育機構、社會培訓組織、校企合作間等互聯互通,實現學分銀行教育大數據[5。教育結合大數據技術,促進了教育方式的創新,推動學習者個性化發展,精準推薦資源,信息匯聚共享。大數據技術為學分銀行電子終身檔案提供技術支撐,通過整合匯聚數據分析,為行政和教育主管部門提供政策依據。

(三)人工智能

195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由Mc Carthy正式提出這一術語,指表示知識及獲取知識并使用的知識的學科[6。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智能教育”,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運用?!叭斯ぶ悄?教育”深度融合構建智能教育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完成相關運算,在移動端實現深度學習算法進行人臉識別,在學分銀行信息平臺利用手機自帶人工智能芯片實現云平臺“刷臉”登錄,便捷實現認證保證安全[7。美國OpenAI公司2022年底發布的ChatGPT采用人類反饋強化學習訓練,能記憶用戶對話信息進行理解,生成精準對話將人工智能技術推上了新高度,優化了對話交互模式的用戶高質量體驗[8。學分銀行人工智能化平臺建設在便捷登錄方式、圖像處理、因材施教、客服應答、學習畫像等方面有應用前景,可建立學分銀行全面智能發展。

(四)區塊鏈

區塊鏈(Block Chain)的概念于2008年問世,本質是一種公告分布式計算、加密技術等技術融合的存儲信息庫塊鏈數據結構,具有數據難篡改、去中心化特征,可驗證信息有效實現可靠的數據存儲[9。區塊鏈加密算法不可逆,記錄上鏈不可篡改,整體式一個異常節點不影響全局網絡。在學分銀行系統基礎架構中可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分布式學習經歷賬本,建立及時更新、不能篡改的個人學習終身檔案,一方面學習者在課程學習后能及時存入學分銀行,形成內部管理統一,完整同步,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存儲信任的證書體系,在學習成果積累、認定與轉換上保證數據準確性和公信力10。區塊鏈引入學分銀行,推動區域間學分銀行的聯通互認,可降低學習過程成本,保護學習者個人隱私,保證系統數據庫安全。

三、學分銀行服務平臺數字化建設困境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終身學習網絡和服務平臺,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至此,全國相關機構、學者對學分銀行的探索方興未艾,頻繁出現于一系列政策文件、學術期刊中。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對全國各家學分銀行上線時間時間進行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度至2021年底已有26家單位建設學分銀行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其中有24家正式運營上線(圖1),自2016年開始學分銀行信息化建設進展加快,持續完善學分銀行信息服務系統。各家學分銀行通過開發網站、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方式搭建服務平臺,提供個人終身學習檔案、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學習咨詢等服務功能。

(一)各家建設信息化標準不同,學分銀行平臺體驗不佳

各家業務功能有差異,信息化標準不統一,具有局限性。例如有的網站欄目功能設置以管理者角度站位不合理,頁面跳轉不順,無法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使用率不高,存在開戶注冊復雜,學習成果認定與轉換不順,賬戶成果信息導入困難等問題,從而導致用戶對學分銀行信息平臺使用體驗不佳。管理人員預設學習成果目錄,人工參與度高,各級各類學習成果紛繁復雜,人工設置的學習成果名錄覆蓋不完備,類別不全。學習者在使用一些應用門檻高的學分銀行平臺需要通過規定的身份認證方式才能登錄,對于一些老年人或基層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用戶來說有應用難度。一系列限定設置導致學分銀行服務定位不準,真正活躍的用戶不多,失去使用熱情,不能惠及鏈路上的學習者。

(二)學分銀行運營不穩定,系統性能不完善

國家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方針不斷調整,一成不變的系統難以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學分銀行信息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夠穩定。有的系統技術陳舊、數據性能較弱、架構設計不合理等情況,從而導致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系統登錄困難、界面操作不夠流暢、網站頁面兼容性低、整體視覺效果差、功能實現難等一系列使用問題,嚴重影響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同時不能滿足各類學習用戶的需求。使用的常規關系型數據庫在千萬級別數據量的業務統計中會導致查詢語句執行過慢,吞吐量不夠等情況,無法滿足業務的查詢效率。系統組件版本陳舊,各類安全防護機制不完善,整個系統的有網絡安全風險。系統維護難度大、運營成本高,并影響核心業務流程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為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需要對學分銀行系統進行不斷升級,滿足后續平臺彈性擴展,保障學分銀行系統生態運行。

(三)學分銀行信息不對稱,數據共享不足

各家學分銀行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設計依據業務定制開發,有的功能互相有借鑒,但對數據存入的字段要求、儲存模式、數據方式等存在差異,對各級各類學習成果的獲取渠道和統計類別也不一而足。各家學分銀行的信息很難完全公開,信息不完備不準確,獲取的學習者信息和學習成果信息不對稱,沒有公開的數據對接接口,對機構的數據共享設計不足,數據對接不暢,存在數據壁壘。此外,各家學分銀行存儲的用戶數和學習成果數不斷增加,但與數據快速增長不匹配的是產生數據真實性的疑慮,對現有數據在某種程度上的質量產生質疑[11。為了最終能形成完整的學分銀行信息數據庫,就應當有全國統一的信息采集數據標準,有規范的數據采集來源渠道,有開放接口的可對接學分銀行信息系統12。

(四)學習成果認證體系不健全,成果轉化率不高

學分銀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搭建學習成果的積累與轉換應用平臺。一些學分銀行平臺學習成果存儲量達千萬級。各類學習成果除學歷教育課程學習成果外,還匯集職業技能證書、工作經驗、培訓經歷、獲獎證書等非學歷學習成果。人的一生80%知識正是這些學校教育之外的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對非正規、非正式教育學習成果認證,使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得到評估認可,是拓寬專業技能型人才通道的社會需求。但各類非學歷學習成果的認定與轉換缺乏頂層指導與評價,學習成果的認定依據與學分價值沒有統一鑒定標準。學習成果認證本身具有復雜性,認證主體多元化和認證流程多樣化,缺乏正規教育質量保證與監督體系,在實施過程過程中過往學習成果認證的規范和質量常被存疑[13。學習成果認證體系不健全,學習者非學歷學習成果認定與轉換不多,難以滿足基層有需要的學習者。

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學分銀行建設路徑

(一)對接政務服務開放共享接口

響應以數字化變革引領學分銀行全面深化改革,學分銀行系統需接入政務服務平臺。運用API集群技術,通過政務服務實現多領域跨級互聯,信息機構共享政務平臺集中數據。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接入江蘇政務服務網,學分銀行登錄納入政務統一管理,規范化平臺建設,組建高效、聯動、協同的一體化服務體系,組成共同服務微集群,融合梳理的數據時效性,實現多元異構數據互通,全力推行“一網通辦”服務落地見效,從而為各類學習者提供更全面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務。此外,學分銀行可開放平臺通用接口,在安全保障體系前提下供其他相關平臺應用對接,使學分銀行業務形式多元化,暢通服務渠道。為避免接入數據共享需求增量級情況,通過封裝底層數據訪問接口,可在引擎之上搭建接口自生成技術,按照一定規則創建共享接口,供其他平臺方使用。學分銀行接口根據業務需要從技術、資源、安全等多維度全面考量兼容性與穩定性,發布策略風險控制確保數據質量。大型系統搭建需建立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不安全保護等級不同級別系統要求目標安全保護能力也不同,應當依據不同的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情況標準落實系統對應安全防護能力,實現整體動態防護,及時發現系統的安全隱患,合理降低系統風險,提升信息系統安全防護的能力。

(二)建立合作聯盟促進成果互認

學分銀行聯盟通過協議或者聯盟等方式,主動對接高校、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促進機構間學習成果存儲和互認功能。各個聯盟達成共識,聯盟院校借助學分銀行探索校際間“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助力培養職業應用型人才。聯盟企業對接人才需求市場,職工技術能力、培訓業績得到學分銀行成果認證,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聯盟搭建的長三角地區學分銀行共建課程學習成果互認,支持學習者跨地區學習,能服務于推進長三角地區學習型社會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分銀行建設西部地區資歷框架與學分互認共同體,實施地區間學習成果互認機制,促進成渝兩地間學分銀行互聯互通與共建共享[14。學分銀行吸納多元化機構加入聯盟,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促進聯盟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利用區塊鏈記錄信息可信任、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組建學分銀行聯盟區塊鏈,個人終身學習電子檔案、學習成果的儲存、認定與轉換通過本地區塊鏈節點上鏈存證,建立可信的合作平臺,記錄過程中的轉換交易,形成聯盟鏈內的數據可信共享,提高學習成果管理的效率和可信度。

(三)推進學習成果框架標準應用完善認證體系

當前,資歷框架日趨成為我國政策與教育方向研究的熱點。資歷框架對標資歷等級通用標準,將各類學習成果歸納成一個框架,資歷框架也是學習成果框架15。雖然國家資歷框架還未正式發布,但省域學分銀行不斷探索推出學習成果框架設計方案。廣東通過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了《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等級標準》,將學習成果分成7級,是國內首個資歷框架地方標準[16。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框架在此基礎上,與江蘇省美發美容協會建立從2-6級(初中-碩士)資格相對應《美甲和手足護理服務規范》地方標準,獲得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批發,將學習成果分類分級按照標準統一框架,為美甲與手足護理從業者制定了進修就業發展方向。學習成果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學習成果框架標準應用需要進行分辨和評價同質對應關系,注重成效為本,通過不斷完善認證體系強化市場競爭力,促進勞教育市場與動力市場有效流動。

(四)創新運用技術拓寬應用場景

學分銀行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體系,需功能強大的信息管理系統的有效支撐保障其業務運行,既涉及制度設計層面,也涉及技術層面17。移動端可運用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輕量級載體,結合PC端學分銀行對外門戶網站和管理系統,搭建“一站式”學分銀行數字化服務平臺。在“互聯網+時代”,充分調研用戶內在需求,及時響應提供服務,創新運用技術不斷升級系統,提升用戶體驗是助推學分銀行業務發展的有效輔助。學分銀行結合數字徽章生成“微證書”為學生提供數字化的教育資格認證,可驗證的數字證書和技能數據為企業聘用人才提供人力資本決策。借助百度統計工具對用戶使用行為數據進行分析,為學分銀行網站的精細化運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優化搜索引擎來提升網站流量。搭建全域可視化應用實時數據倉,運用計算引擎計算,融合匯集多源學習記錄、發證單位、企業招聘等數據,聯合博物館、科技館、游學等社會組織,基于場景化線上線下、虛擬現實、遠程現場學習應用,拓寬學分銀行數字化應用場景。

五、結語

站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風口,學分銀行在數字化技術引領下,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搭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圖景。學分銀行聚焦用戶學習,搭建“一人一檔”終身學習檔案,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在數字檔案、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人機交互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應用。但學分銀行數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以媒體融合為橋梁,創建學習者接觸信息快速擬態環境。學分銀行平臺匯聚海量用戶檔案、學習記錄、成果存儲,使用云存儲節約資源配置。學分銀行創新信息系統運維模式,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標準,提升社會認可度,使學分認定與轉換得到市場的檢驗與支持。此外,學分銀行可匯集價值鏈資源,不斷向外協同延伸發展,催生創新新模式,攻克關鍵技術,提高業務專業隊伍的信息化素養和信息安全意識,為技術技能人才暢通渠道,為教育全面賦能,推動教育數字化進程,不斷拓展為各級各類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1]郝克明.終身學習與“學分銀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01):12-15.

[2]許子明,田楊鋒.云計算的發展歷史及其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8):66-67.

[3]鄢小平.基于云架構的學分銀行信息平臺設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05):66-71+96.

[4]劉智慧,張泉靈.大數據技術研究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4,48(06):957-972.

[5]崔蕾.基于大數據的學分銀行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的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7,34(06):89-94.

[6]鄒蕾,張先鋒.人工智能及其發展應用[J].信息網絡安全,2012(02):11-13.

[7]邵文莎.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學分銀行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21):27-30.

[8]吳砥,李環,陳旭.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教育應用影響探析[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02):19-25+45.

[9]NAKAMOTOS.Bitcoin: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https:/nakamotoinstitute.org/bitcoin/,20081031.

[10]祝珊珊.區塊鏈技術下學分銀行應用探索[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3(03):23-27.

[11]連赟.數字化改革背景下省域學分銀行平臺建設賦能研究[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25(04):1-5.

[12]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中國學分銀行建設進展調查報告[EB/OL].[2021-05-12].http://www.jslecb.cn/jsgc/bgxz/254901.shtml.

[13]謝青松,蔣亦璐,鄭煒君,等.數字時代基于資歷框架的過往學習成果認證:內涵價值與實施向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5):11-20.

[14]重慶日報.成渝兩地終身學習學分銀行互聯互通 平臺學分可兌換為課程學分和非學歷證書[EB/OL].[2022-07-22]. http://admin.cq.gov.cn/zt/cydqscjjq/chscjjhjjq/202207/t20220722_10947452.html.

[15]張偉遠.國家資歷框架的理論基礎和模式建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28-35+45.

[16]李雪嬋.資歷名冊建設的價值蘊意、原則及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9):63-69.

[17]余燕芳.教育大數據背景下學分銀行信息管理平臺設計理念與技術架構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06):53-59+80.

[責任編輯 李 帆]

猜你喜歡
學分銀行數字化轉型終身教育
終身教育學院(老年大學)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雙證制嵌入學分銀行社會服務體系策略研究*
試析“學分銀行”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運用
學分銀行—信息化時代學習體系變化的要求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國外終身教育模式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