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教學中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10-10 18:44陳國兵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文化傳承教學創新

【摘 要】歷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歷史記錄保存了我國各族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藏。中學歷史教學要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新教材內容,積極開展新教學實踐,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文化傳承;課程理解;教材研讀;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3-0040-05

【作者簡介】陳國兵,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歷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歷史特級教師。

中學歷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有助于學生系統地、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領悟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擺在每個中學歷史教師面前的時代命題。為此,廣大歷史教師必須深入開展對課程標準、統編教材、課堂教學的系統研究,正確把握課程新理念、教材新特質,積極開展教學新實踐。

一、深化課程理解,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時代歷史課程教學的根本追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育人導向。

1.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好地形成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1]5歷史學科基于時空觀念研究人類社會的過去,通過了解歷史,理解現在,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和趨勢。

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始終一脈相承,生生不息,是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的文明。以中華文明的發展延續為線索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和建構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時空坐標,讀懂中華文明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影響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是中國人的精神根脈。梳理和回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起源、發展、融合和傳承,可以真正地領悟“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2]這個深刻的道理。

2.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好地確立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人類對歷史的認識是由表及里、逐漸深化的,要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必須以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為指導。[1]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的勞動成果,是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社會生活中的偉大智慧。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確立和堅持唯物史觀,看清這一文化本質。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和突出優勢,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1]15。

3.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好地涵育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與社會責任感。[1]5學習和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充滿人文情懷并關注現實問題,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使命。[1]6

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了解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英雄人物,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可以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可以“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價值自信的根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培養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3]。

二、深化教材研讀,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敘事脈絡

中學歷史教學要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必須依托教材、研究教材和用好教材。

1.讀懂歷史教材的敘事角度

歷史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別于語文、道德與法治、藝術等課程,歷史課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敘事視角是基于史料、強調實證的。比如,義務教育歷史課程選取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作品中的名言名句,使學生初步理解其中蘊含的道法自然、講仁愛重民本、和而不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養成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好學深思等美德;介紹古代著名史學家及其作品,引導學生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認識中國古代以史為鑒的治理傳統、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讀懂歷史教材的敘事角度,能幫助我們找到合理的教學切入口,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系統地、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領悟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

2.梳理歷史教材的敘事線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敘事有多種線索,如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理念與精神等。要在歷史教學中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做好教材敘事的線索梳理,使學生把握文化的發展脈絡,理解文化的物質與精神空間。

人物與史事是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基礎。從人物層面做梳理,要關注經過歷史檢驗、被人們公認、有特定內涵的人、事、言。從事件層面做梳理,要關注史事的過程及其文化現象。比如,在傳統社會形成的且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知識,如時令節氣、稱謂禮儀、傳統節日、風俗習慣;古代人民在科學探索、技術發明方面的突出貢獻,如四大發明、都江堰工程、傳統醫藥等。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善于在人物與史事的敘事中進行理念與精神的升華,要引領學生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其中,要注意凸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三大主題。比如,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再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多樣的、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等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還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3]

三、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方式

中學歷史教學要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能依靠灌輸和機械記憶,必須要用好各種課程資源,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特征,提煉學習主題,開展生動的場景研學活動。

1.明確研學主題

要從整體上把握歷史課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貼近學生實際,整合研學主題。依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研學主題要科學分層。(見表1)

依據上述建議,關于中國的傳統醫學文化,義務教育歷史教學的主題要側重于“介紹中醫的代表人物和成就,使學生認識中醫在救死扶傷、強身健體方面的作用,學習醫者的仁愛之心”。而高中歷史教學的主題要側重于“介紹中醫經典名著的主要內容,使學生理解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認識中醫蘊含的整體系統思維、天人和諧等思想”[3]。

2.搭建研學場景

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講好中國故事。歷史教學不僅要傳授好教材知識,還要加強各類文化資源的教學轉換,探索多元化、生活化和信息化的新教學方式。

教學場景是基于一定價值導向精心設計的對話和學習環境。歷史的場景研學,基于歷史時空,還原歷史過程,呈現歷史細節,形成話題沖突,目的是引發學生的歷史思考,進而提出歷史問題,產生歷史觀點,構成歷史解釋,最終提升核心素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書面學習中走出來,深入體驗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就必須整合好各種課程資源,用好信息技術,搭建生動的研學場景。

一要打通三類課程,做好課程資源統整。即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地方課程為拓展,校本課程為補充,開發和利用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建設精品課程,搭建研學場景。比如,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以校內沈鵬藝術館的館藏資源為主體,搭建“走進書畫及陶瓷的美學境界”的研學場景,開設中國古器物審美課程;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以校內“延陵春秋”博物館的藏品與相關資源為依托,搭建“共讀歷史名人家書”的研學場景,開設“家書傳情”校本課程。在這些研學場景的搭建中,會議文獻、歷史著述、口述材料、英模事跡、文物藏品、圖像影視材料等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歷史遺址、古代建筑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場所也被有機地融入研學場景之中。

二要用好信息技術,探索線上線下融合。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互聯網、新媒體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這種背景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也必須進行改變,要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式互動的學習場景。比如,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制作的《國寶檔案》《假如國寶會說話》等歷史文化類的節目,各大博物館推出的虛擬文物展覽等,都可以融入中學歷史的研學場景中,形成更為鮮活的學習互動空間。

當然,在資源統整和信息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資源搜集、甄別和整理中來,讓學生成長為場景搭建的建議者和實踐者。

3.開展場景研學

基于主題的場景研學要組織好必須重視問題收集、活動組織和成果展示,讓學生在問題發現和解決中體驗文化內涵,理解文化意義,形成文化自信。

一要重視收集問題。當學生被置于歷史文化的場景之中,他們會因時空差異、文化流變產生理解困境。那么,他們要知道什么?要尋找什么?要表達什么?這些問題的收集和研究是做好場景研學的前提。因此,要在歷史教學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想辦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二要重視活動組織。場景研學強調推動學生“做事”,讓學生在“做中學”,經歷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知識、整合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以此來體會學科思想,增強認識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對于初高中研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方式,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差異有所區別。初中要以發現、體驗等直觀感知的活動為主。高中則以調查、研究等深入反思的活動為佳。

三要重視成果展示。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研學活動,及時有組織地展示學生的研學成果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成果展、專題論壇、學習報告會等是比較好的形式。如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通過組織中學生口述史研究活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每學期都要定期開展研究成果匯報會,發現成熟的作品還推薦給口述史研究機構,這鼓舞了學生的研學熱情,成為學校的育人特色。

總之,在教育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個長期的、系統的基礎工程。歷史教師要讀懂課程要求,立足學科特點,用好學科資源,把好時代脈搏,始終堅持用黨的思想方針指導具體工作,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教學創新,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年輕一代培根鑄魂,為祖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2023-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教學文化傳承教學創新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鄉土文化淺談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影響名師成長的威脅性刺激及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