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

2024-03-26 08:35陳鳳霞
求知導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感優勢培養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深入推進,培養學生的數感成為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具有趣味性和直觀性,將其融入數學教學中,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有效提升數感的培養質量。簡要介紹數感的概念,分析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數感方面的獨特優勢,并結合教學實例,探討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培養學生數感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背景;小學數學;數感;培養;優勢;策略

作者簡介:陳鳳霞(1988—),女,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銀達中心小學。

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培養學生數感的新要求。小學是學生系統化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也是構建數感的黃金時期。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將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引入數學課堂,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感官,是提升學生數感的必經之路。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數感為目標,借助信息技術這一輔助性教學工具,優化數感的培養模式,引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數學探究活動,使其在信息資源的支持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為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一、數感的簡述

數感這一概念最早由Tobias Dantzig(1954)在其著作《數:科學的語言》中首次提出,他認為數感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以及對數量變化的辨識能力。根據數學新課標的明確表述,數感包括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量的多少和相對大小關系,能選擇恰當的算法進行運算,并對運算結果的合理做出解釋等。概括來說,數感的具體表現就是對數和數量具有良好的直覺。數感是學生認知數學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強化學生的數感,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能力,為他們的數學素養發展鋪平道路[1]。

二、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數感方面的優勢

(一)信息技術能夠豐富培養數感的資源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數和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數感需要各種教學資源作為支持。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主要使用數學教科書和為數不多的配套教具,總體來說教學資源比較匱乏,對于學生的數感培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術具有超越時空的優勢,互聯網平臺是一座“寶庫”,各種教學資源可以隨時獲取和應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實施小學數學教學,能夠豐富數感的培養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引入圖片、視頻、微課等信息化素材,為學生打造一個立體化的數感發展環境,彌補傳統教學資源的不足。這樣,數學教學內容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數感的培養資源也會更加鮮活,并且源源不斷,從而為學生數感的培養提供更好的支持[2]。

(二)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學生理解數的意義

學生對數和數量的感知能力是建立在理解數的意義的基礎上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數感是一種內在的、抽象的直覺,它只能培養不能教,它需要與真實事物相對應,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和構建。另外,數感還涉及對數量變化的識別,這需要學生在把握數字意義的基礎上,敏銳地察覺數量的增加或減少。傳統教學手段很難有效地呈現這種動態變化,導致學生對數字意義的理解效果大打折扣。而信息技術利用其獨特的優勢,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化靜態為動態,從而促進學生理解數的意義。例如,針對一些固定的數值,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材料,呈現同等數量的各類生活物品,讓學生結合熟悉的生活物品,體會數字所表示的數量,形成直覺上的數感。又如,針對數量變化,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等形式的素材,生動地演示數量變化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的直覺認識,提升數感的靈活性和敏銳度。

(三)信息技術能夠創新數感的培養方式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數感培養的過程中,只有教學內容和形式新穎,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往的數感培養方式較為單一,除了常規的教學,缺乏針對性的訓練活動,導致學生的體驗感不強,難以有效構建數感。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認識和感知數字,體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數感的培養方式必須有所創新。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搜索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能夠支持各類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培養學生數感的方式能夠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不斷地創新。教師可以將信息資源與各種數感訓練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包括觀察、討論、計算、實踐等等。利用信息化材料,滿足學生求新、求奇、求趣的學習需求,以形式新穎的訓練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索數的奧秘,從而創建新型的數感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數感發展質量。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體驗數感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數字意義的理解往往來源于視覺。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觀察事物的數量是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途徑。多媒體情境具有可視化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直觀的事物形象,可以簡化學生對數的理解過程。因此,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特征,開發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信息素材,如生活物品、小動物、玩具、動漫形象等,創設生動的多媒體情境,引導學生開啟視覺等感官系統,對情境中的事物展開觀察,進行認數、數數等訓練活動,感受數值的大小,了解數的量化功能,從而帶領學生走進神奇的“數字王國”,有效地體驗數感[3]。

例如,在“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數感培養的目標是讓學生正確地讀、認、寫5以內的數,理解每個數的含義,掌握1—5的順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創設多媒體情境時,出示了五張圖片,分別是1只小猴、2個桃子、3只小鳥、4朵紅花、5個氣球。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到屏幕上。教師板書1—5的數字,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五位數字‘小客人,你們能在屏幕上找出與數字對應的物品或動物嗎?”學生觀察后回答:“‘1對應1只猴子,‘2對應2個桃子,‘3對應3只小鳥……”教師:“你們真棒!每個數字都能找到對應的物品或動物。這些數字除了能表示屏幕上的事物,在生活中還能表示什么呢?”學生立即開始觀察身邊的人和物品,紛紛做出反饋:“我有1個同桌?!薄敖淌矣?扇窗戶?!薄拔矣?支鉛筆?!薄處煟骸巴瑢W們的觀察力真不錯!是啊,很多物品都可以用這些數字來表示,但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請大家再看看屏幕上的五張圖片,如果按照從少到多來排序,應該如何排?從多到少呢?”學生:“從少到多是1、2、3、4、5,從多到少是5、4、3、2、1?!边@樣,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引導,學生經歷了觀察和體驗數感的過程,掌握了數字1—5的含義。

(二)引入互聯網資源,促進學生在運算中發展數感

運算作為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途徑,能夠讓學生理解數字之間的聯系,以及數量變化的因果關系。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獨立的計算程序,還要引導他們在運算過程中理解算理、體會數感。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互聯網資源如恒河沙數,運算教學所需的任何材料均可從互聯網獲取。教師應結合具體的運算課題,引入圖片、視頻、案例等互聯網資源,加速學生對運算問題的認知和理解,啟發他們探索數字之間的關聯,從而提高學生直覺思維的靈活性,推動他們在運算中發展數感[4]。

例如,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得數是10的加法,以及10減幾的算法。教師播放了一段短視頻:小兔子先挖了8個白蘿卜,又挖了2個胡蘿卜,休息時,小兔子吃了2個胡蘿卜。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提出了運算問題:“同學們,小兔子一共挖了多少個蘿卜?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學生回答:“8+2=10(個),8表示白蘿卜,2表示胡蘿卜,一共挖了10個蘿卜?!苯處煟骸胺浅U_!針對這段視頻,大家還能再列一個加法算式嗎?”學生回答:“2+8=10(個)”教師:“很好,調換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還是一樣的?!苯又?,教師追問:“小兔子吃了2個胡蘿卜后,籃子里還剩多少個蘿卜?應該怎樣用減法算式來計算?”學生思考后列式:10-2=8(個),10表示小兔子一共挖到的蘿卜數量,2表示吃掉的2個胡蘿卜,8是剩下的蘿卜數量。隨后,教師出示兩道口算題:5+5=( ),10-5=( ),讓學生口算出結果,并相互交流運算過程。學生反饋:這兩道題的計算結果分別是10和5,兩個算式之間存在相互關系。這樣通過對互聯網視頻的巧妙應用,學生能夠自主辨識數量關系的變化,掌握正確的算理,養成良好的數感。

(三)借助信息化素材,帶領學生在操作中形成數感

小學生的行為特征表現為活潑好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更傾向于參與一些具有實踐性質的學習活動,這會使他們的思維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學習。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收為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元智能無法得到充分開發,數感的培養效率也會相應降低。動手操作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能全面解放學生身心,使其在實踐中感受數和數量。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應根據數學課程要點,借助微課、動畫等信息化素材,利用簡單的物品和學具,設計“擺一擺、數一數”的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識數、數數、寫數,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良局面,從而帶領學生在操作中形成數感[5]。

例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課的數感培養目標主要是通過9加幾的教學,讓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湊十”的計算方法。教師播放小貓釣魚的動畫素材,讓學生認真觀看,并數出魚的數量,隨后提問:“同學們,動畫里的小貓上午釣了幾條魚?下午釣了幾條魚?一天總共釣了多少條魚?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小貓上午釣了9條魚,下午釣了3條魚,一共釣了12條,列式是9+3=12(條)?!苯處煟骸八闶胶徒Y果都是正確的,那么大家是如何算出來的呢?請使用小棒學具,把計算過程擺出來?!睂W生立即參與操作活動,有的學生分別數出9根和3根小棒,得到總數12;還有的學生先擺出9根小棒,然后把3根小棒拆成1和2,將9和1湊成10,加上余下的2根小棒,得出12的結果。教師讓該生上臺用磁力教具做示范并講解:“這名同學的操作運用的就是‘湊十法,對于9加幾的進位加法,‘湊十法是最簡便的算法?!弊詈?,教師鼓勵其他學生練習同樣的操作,感受“湊十”的數字拆分和計算過程。通過動畫素材的啟發,學生體驗到了動手操作的樂趣,實現了數感和計算能力的同步發展。

(四)利用智能化軟件,輔助學生在應用中深化數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數量關系的辨識能力,使其能夠更加順利地解決問題。數感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對數字的理解層面,還要逐步遷移到解題和應用層面。以往教師所采用的應用題大多局限于教科書內,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感,參與興致不高。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種智能化教學軟件不勝枚舉,這些軟件附帶了海量的趣味練習題,且大部分習題內容貼近生活,配有生動的情景圖,是鍛煉學生數感應用能力的最優選擇之一。因此,教師應該立足數感的培養需要,充分開發智能化軟件中的習題資源,如洋蔥學園、天天練、小猿搜題、學寶等,突破教材習題的限制,引導學生通過對習題的分析和解答,建立起數量關系和現實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輔助學生在應用中深化數感,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學生通過基礎學習,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分數。在開展數感應用訓練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智能化教學軟件小猿搜題調取一道有趣的練習題: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三份,分給三個人,每個人能分得多少月餅?題目的情景圖是一塊被切成三等份的月餅。學生結合圖片分析題意后,快速地作答:“每個人能分得塊月餅?!苯處煼Q贊:“回答得非常棒!那么假設要把月餅分給4個人,該如何實現平均分呢?每個人能分得多少月餅?”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后反饋:“把月餅平均分成四等份,每個人能分得塊月餅?!苯處熥穯枺骸澳呛拖啾?,每個人得到的月餅是多了還是少了?”學生認真思考后做出判斷:“在月餅大小不變的前提下,塊比塊小,所以每個人分到的月餅變少了?!边@樣,通過開發智能化軟件中的習題資源,學生能夠將生活問題和數量關系結合起來思考,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數感。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數感是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目標。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豐富數感培養的資源,創新數感的培養方式,促進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應該加強開發互聯網資源、各類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技術手段,通過情境創設、設計活動等路徑,引導學生在觀察中體驗數感,在運算中發展數感,在操作中形成數感,在應用中深化數感,使信息技術貫穿于數感培養的全過程,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信息化水平,收獲理想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李海霞.淺析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7):63-65.

梁燕秋.信息技術背景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J].中國新通信,2022,24(17):182-184.

胡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淺談[J].讀寫算,2022(7):91-93.

趙麗敏.信息技術背景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J].教師,2020(25):65-66.

李輝德.信息技術背景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J].學周刊,2020(2):72.

猜你喜歡
數感優勢培養
淺談構建數學模型,建立千以內數的數感
矮的優勢
畫與話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新理念下學生數感培養策略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