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故事類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

2024-03-26 06:11李成林
求知導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

摘 要:故事類語篇在初中英語教材中占比較高,一直是學生需要重點研讀的對象?;谟⒄Z學習活動觀,從通讀知全貌、精讀解深意、品讀明價值三個維度對該類語篇的閱讀策略進行縱向、立體式的探析,分析具有操作性、實效性的閱讀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關鍵詞:初中英語;故事類語篇;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李成林(1987—),男,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教育研究中心。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教師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以主題為引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1]。英語學習活動觀將語言、文化、思維三者緊密結合,為教師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2],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理念。英語學習活動觀實質是基于語篇、深入語篇、超越語篇三個逐層遞進的學習過程。在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教師需要引領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看的方式獲取并梳理語篇中的基本信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語篇含義,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描述或闡釋作者的觀點,分析語篇中的隱藏信息,通過解構語篇,判斷作者的言外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引導學生理解認同我國的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在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類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跳出語篇,讓學生進行批判與評價。這樣逐層深入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二、單元整合下的故事類語篇解析

筆者從主題語境與語篇類型兩方面對滬教版初中八年級和九年級四冊英語教材中的語篇進行了整合與分析,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語篇立足主題語境,指向人與社會。根據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筆者對四冊教材所包含的30個單元的主題做了梳理,其中人與社會主題數量最多(16個單元),人與自然(7個單元)和人與自我(7個單元)主題數量相同??梢?,滬教版初中英語教材語篇的立意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社會與文化,學會社會服務,掌握人際溝通技巧,能融入社會并悅納社會;引導學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與做事,能與自我對話,逐步提升自我。

第二,語篇類型多元,故事類語篇凸顯。筆者通過梳理發現,滬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記敘文數量最多,涵蓋了三大主題語境。而相對于復雜煩瑣的說明文與議論文,用記敘文體現教材立意是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的。筆者對教材中的故事類語篇進行了梳理與分析,發現其存在以下三個共性:第一,語篇故事線索單一、主線清晰易懂且情節多以“故事山”的結構呈現,便于學生梳理與概括。第二,明線與暗線并行。明線與暗線在全篇遙相呼應,使語篇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將人物的情感變化(暗線)、作者的態度及言外之意暗藏在語篇主線(明線)中,需要學生挖掘與探究;第三,語篇價值取向積極向上。學生通過了解、批判、評價作者觀點與寫作目的,可以深度理解語篇,體會語篇價值與作者思想,重塑認知,促進素養的提升。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故事類閱讀教學模式——三維研讀法

(一)一維:通讀知全貌

通讀即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文本的學習理解類活動[3]。學生需要通過通讀文章,明晰故事類語篇的線索、主線,把握語篇的結構特征及主旨,為后續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1.熟知敘事線索,理清故事脈絡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初中英語教材故事類語篇中常見的三類故事線索:時間線索(time)、邏輯線索(logic)、序列線索(order),其中邏輯線索以轉折、目的、因果關系為主。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精析高頻詞匯,使學生熟知其含義及用法。例如,在三類故事線索中常見的“then”在時間線索中譯成“那時”,在邏輯線索中譯成“因此,那么”,在序列線索中譯為“然后”。同時,教師要注重從讀音、詞形、含義三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易錯詞匯,以便學生通過詞匯含義精準把握故事線索。最后,學用結合、理清脈絡。教師可以在學生明確故事線索類型及高頻詞匯的基礎上,展示學生已學過且較為典型的故事類語篇,讓學生快速說出該語篇的線索。而學生的反饋可作為教師的評價依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決定進一步的指導策略,以切實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明確事實信息,搭建故事結構

教師需要以線索為依托帶領學生學習語篇中的重點詞匯、語法知識等語言知識,以確保學生準確理解事實性信息。以滬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 Unit 6 Ancient stories中的語篇“The Trojan horse”為例,教師首先可展示語篇線索并提供相應的順序混亂的事實性信息,其次將事實性信息鏈接到對應的重點詞匯及語法知識上,最后帶領學生解構與分析長難句?;谠~匯學習與語法學習,學生可掌握事實性信息的內涵,而后依據故事線索對教師提供的信息進行排序,明確故事的情節。

教師還可運用常見的故事類語篇結構——“故事山”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明白,故事結構常分為五部分(opening、rising action、turning point、falling action、ending)。而學生能否正確地識別出“turning point”對其能否把握語篇整體結構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語篇中讓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從而幫助學生識別“turning point”部分。通過“梳理故事線索→掌握事實性信息→借助‘故事山結構圖明確故事類語篇結構”的學習路徑,學生可以自主解析其他故事類語篇的結構。

3.基于語篇結構,精準把握主旨

教師應引導學生基于語篇結構概括主旨并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策略。為了能客觀地評測學生的概括與整合能力,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主旨分析題,并設置無中生有、過度推理、以偏概全類的錯誤選項。以滬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語篇“Two geniuse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側重設置以偏概全的錯誤選項考查學生的能力,而使正確答案涵蓋語篇重點信息以做到客觀科學。關于該語篇,主旨概括題“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ory?”的四個選項可以設置如下:

A.Hans was smart and had a good memory.

B.Einstein was kind and had a sense of humor.

C.Einstein and Hans could give the lecture correctly.

D.Einstein and Hans helped each other solve problems.

結合該課語篇內容,依據故事結構的五部分分析以上選項可知,選項A為對“rising action”部分的概括,選項B為對“ending”部分的概括,選項C為對“opening”部分的概括,而選項D才是對整體語篇內容的概括與整合。選項D涉及了從“opening”部分到“turning point”部分的“Hans helped Einstein give the lecture.”以及從“turning point”部分到“ending”部分的“Einstein helped Hans answer questions.”,突出了轉折點信息。在學生感知并理解如何利用語篇結構正確概括主旨的基礎上,教師可外化思維過程,讓學生形成“分析結構—總結內容—概括主旨”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故事類語篇學習中進行正確的分析。

(二)二維:精讀解深意

精讀是讓學生深入了解語篇的活動,屬于應用實踐類活動。初中英語的故事類語篇中,人物的情感線(暗線)在主題表達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通過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等活動,可幫助學生識別、理解故事暗線。此外,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故事類語篇往往通過記敘真實或虛構的事件傳達積極情感,因此,在解構語篇時,教師應帶領學生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讓學生切實地讀懂、讀透故事類語篇。

1.解析情感,明暗互現

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常用情感詞匯、主線情節兩方面推斷人物的情感變化。前者較為直觀,側重考查學生基礎能力;后者較為隱晦,側重考查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可從體現人物情感的形容詞入手,與學生一同對常用形容詞進行分類——表達正向情感、表達中性情感、表達負向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標出語篇中表示情感的形容詞,讓學生直接評判該語篇的情感類型;也可以擴大詞匯類型,將形容詞拓展到動詞、名詞,讓學生通過不同詞性的詞匯判斷人物的情感傾向。而在處理較為隱晦的人物情感信息時,教師可以借助語篇結構圖,展示語篇的重點信息,讓學生推測人物情感變化,幫助學生精準把握語篇的暗線。

2.縱向閱讀,挖掘深意

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正確把握作者的言外之意,才能使學生的理解更加趨近語篇的主題意義。對此,筆者總結了初中階段英語語篇原有信息與作者言外之意之間常見的兩種邏輯關系——因果關系與綜合轉述關系。作者往往在語篇中埋下“因”,讓讀者自己領悟結出“果”;對于較為復雜的語篇,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觀點散布在語篇的各個角落,而讀者需要把散布在各處的“思想點”匯聚成“思想線”,而后以轉述的形式總結作者思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兩種邏輯關系對作者的言外之意進行合理推斷,幫助其形成學習策略。

以滬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語篇“Two geniuses”的教學為例,學生需要在閱讀中體味作者的言外之意——愛因斯坦很幽默。教師可以設置判斷對錯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圖1)。教師可通過展示語篇第一段與最后一段的相同信息“It's a pleasure to drive a genius like you”,將散落在語篇各處的重點信息綜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愛因斯坦的詼諧與幽默,明確作者的言外之意,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三)三維:品讀明價值

品讀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是超越文本內容的輸出和創新,屬于遷移創新類活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作者觀點,正確推理并論證作者的情感態度及寫作目的,進而形成具有實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發掘語篇背后的價值。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判斷與評價,將優秀思想融入自己的思維框架中,最終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創造性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1.自主探究,精析寫作目的

寫作目的蘊含作者的思維導向,是語篇的靈魂,也是語篇立意的落腳點。若要幫助學生挖掘語篇的寫作目的,教師就需要遵循故事類語篇特有的內在邏輯開展教學:先明確語篇結構,再基于語篇結構概括主旨,最后基于語篇結構與主旨推斷語篇的寫作目的。對此,教師可利用問題連接以上三部分內容,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即通過設置遞進式、合作性的有效問題鏈,促進思維的可視化[4]。

以滬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語篇“Two geniuse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就寫作目的設置如下題目: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story?

A.Using clever tricks can make everything go well.

B.Sense of humor can be helpful to solve problems.

C.People who help others can get help from others.

D.Learn to improve our memory to give the lecture.

這道題有助于學生基于語篇結構與主旨探究作者的寫作目的。教師可將思維過程顯性化、直觀化,讓學生明確推導的過程,促使學生明確探究文本寫作目的的閱讀策略,即“T reading method”(如圖2)。

2.思辨評析,提升自我認知

遷移創新活動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推理論證作者的觀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作者的觀點進行批判與評價,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在滬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語篇“Two geniuses”的教學中,在學生對語篇有了深度理解后,教師可讓學生再次閱讀標題“Two geniuses”,利用所學知識闡述這樣命名是否合適,以切實地落實遷移創新類活動中的推理與論證環節。此外,教師還要注重遷移創新類活動中的想象與創造環節,如為學生創設新情境,讓學生從Hans的角度為其他人提供自我提升的意見,促進學生將所得認識轉化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與修養。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王薔,錢小芳,吳昊.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內涵、架構、優勢、學理基礎及實踐初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7):1-6.

盛春花.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原版名著漸進式閱讀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3(7):43-46.

楊敏.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的策略選擇[J].英語廣場,2020(27):51-54.

猜你喜歡
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探索和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活動
例談高中英語課堂中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教學活動設計
構建英語生命課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英語核心素養在初中教學中的體現
翻轉課堂模式下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設計思辨性提問,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