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協同,共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4-04-17 11:27周治華張馨月
新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機制建設心理健康教育

周治華 張馨月

【摘 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事關億萬家庭的福祉。家庭和學校不僅要提高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更要拓寬家校協同的領域,建立家校協同教育的機制,方能穩妥推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家校協同 心理健康教育 機制建設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競爭加劇和生活節奏變快,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呈現出低齡化的發展趨勢?!?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參與調查的3萬多名青少年中有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其中有4.0%屬于重度抑郁風險群體?!?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的數據也顯示,中國患抑郁癥人數超過9500萬,30%是18歲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學生。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更是將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意味著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但也要突出重點,強化首要主體責任擔當,從家庭和學校各展優勢、各盡其職、密切配合做起。

一、家校協同共促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人們常常把教育等同于學校教育,弱化了家庭的教育責任,使其處于完全配合學校教育的地位。誠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指出的,“從最廣義的教育來說,它是一個社會過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在教育著兒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當中,父母和教師占首要地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既離不開家庭教育,也離不開學校教育;更為重要的是,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惟其如此,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才是可能的。

(一)實現家校共育的必要基礎

無論要通過教育達成怎樣的目標,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常識之上:沒有身心的健康,就沒有教育的一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更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內容。2023年年初,教育部等十三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對于家校協同育人的責任予以明確和強調。推動家校協同育人,首先要有志同道合的信念。只有學校和家庭秉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共識,共同關切學生身心健康,各安其位、各揚其長,以相互配合的行動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走向教育功能協同,充分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

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的第一種教育,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啟蒙教育。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家庭教育中首先獲得成長的,家庭教育所塑造的人的身心素質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然而,家庭教育是在每個家庭中開展的教育,每位家長的文化素養和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家庭教育缺少系統的培訓和統一的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統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學校教育則是一種專門專業的教育,擁有一批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教育工作者、齊全的教育設備、豐富的教育資源、專門的教育場所,接受教育部的統一安排和管理,能夠按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設置教育內容。學校具有專門的心理教師和心理咨詢室,教師們也都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可以充分發揮其對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作用,彌補其缺點。

學校教育在具備科學性、專業性等優勢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學校教育是一種集體教育,這使得教育者在集體的環境中得到成長,但也導致了學校教育很難兼顧到每個學生,很多情況下難以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同時,由于每個學生性格各異,教師在判斷學生的心理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出現問題上往往不具備優勢。而家庭教育在每個家庭中開展,家庭教育中施教者與受教者所具有的與生俱來的血緣關系使得家長對子女的個性、情緒等有更為充分的了解,能夠及時地發現子女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往往更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基于血緣關系,家庭教育也是一種情感教育,“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相較于學校教育中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單純的師生關系,家庭教育中受教者對施教者有著天然的信任和依賴,使得子女在父母面前更能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在情緒的表現上往往更加隨意。因此,在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會更具便利性,教育效果的檢驗也更加直觀。

另一方面,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往往更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既包括家長對子女專門的教育,也包括融于日常生活的引導;既有耳提面命的語言說教,更有潛移默化的無言之教,可以隨時隨地遇物則誨,寓教于生活。因而家庭教育的滲透性更強,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塑造更加有效,影響更加深刻。而受到有限教育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校教育的時間和內容往往比較固定,在離開學校的大多數時間,學校教育效果的鞏固都離不開有效的家庭教育。因而學校教育的缺陷可以被家庭教育彌補。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追求內心的和諧寧靜,是中西方古代倫理思想家和教育家極為關注的問題。在他們中的很多人看來,心靈的康健是一種德性。這種德性使人懂得節用有度,既有自我控制的力量,也有享受生活之美好的能力。因而,心靈的康健是與養成德性和健全人格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當下中國,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與鼓勵崇德修身的道德教育不可分割的。家校協同育人,啟智潤心,多渠道、多形式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既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德者,本也?!钡率窍蛏舷蛏频木窳α?,對于人的成長來說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難以實現,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落實。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教育系統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共同構成立德樹人的力量體系。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家庭教育也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做到既關注成才更關注成人。只有學校和家庭都堅持把促進德性成長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堅持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共同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靈世界、良好的審美情趣,教育才能正本清源,真正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規定。

毋庸諱言,就當前的教育現實來說,重知識、輕素質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還任重道遠。教育實踐中“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傾向依然嚴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階段中的超前教育、過度教育現象普遍存在,暴露了教育疏離育人之道、落實立德樹人不充分、不到位的問題,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2023年10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李鎮西完成了一項覆蓋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有效樣本達到21 551份的青少年心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響青少年焦慮(抑郁)的各種因素中,選擇“升學壓力”的受調查者占比54.66%,選擇“父母期望”的占比43.55%,選擇“學??荚囋u比”占比39.97%。由此可見,一方面,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使德育處于弱化和形式化的地位,疏忽了美育、體育和勞動教育,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集中在高分數、高學歷,造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質化,不僅加重了子女的學習壓力,而且導致家庭丟失了應有的親子關系和親情關愛,不再是一個心靈可以得到撫慰的地方。因此,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根本上扭轉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蔓延趨勢,不僅要求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要求家庭以自身特有的教養方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說到立德樹人,人們想到的通常是學校。這顯現出學校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所具有的強大地位和主導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有可無,也不意味著它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必須強調的是,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家庭也是立德樹人的地方?!都彝ソ逃龠M法》明確規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同時還規定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導其珍愛生命。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教育是起始教育也是終身教育,既不可或缺也難以取代。家庭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對一個人心理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許多人心理問題的滋生都是由于不科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從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來說,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前置性作用,其他任何教育皆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并始終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這就要求家庭教育既要配合、支持學校教育,也要堅守自己的特點和方式,與學校教育保持一定的邊界和張力。

二、家校協同共促心理健康教育的推進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少年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逐步發育成熟的過程中,是否養成良好道德情操、生活習慣和健康身心,關系到他們能否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更關系到他們今后能否擔負起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重任。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家長和教師都應該認識到,青少年健康成長所需要的,不只是家長或教師某一方的精心引導和栽培,而是家長和教師共同但有差別的精心引導和栽培。在競爭無處不在且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青少年過早地承受著來自學業、生活、社交等各方面的壓力,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較之前更為多發。家校協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可行的。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

(一)增強家校協同的意識

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家校協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推進,首先要在強化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共識基礎上轉變教師和家長的傳統教育觀念,強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向同行的合作意識。當前,仍然有相當多的家長錯誤地認為教育子女是專業人員(教師)和專業機構(學校)的職責,認為家庭、家長完全不需要承擔任何教育的職責,更不愿意積極地與學校教師溝通交流,也不愿意向教師尋求幫助。而在學校這一方,也有部分教師認為家長不懂教育、教育理念落后,認為家長不懂得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施教。因此,很多教師只專心搞教學,不愿意主動地與家長溝通交流。除了伴隨著考試結束例行召開的家長會之外,許多校內的活動也極少邀請家長參加,家校交流合作的意愿和意識有待增強。

一方面,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場所,應當積極發揮其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導作用,將家校合作工作納入學校教育工作中,發揮好學校在家校合作中的專業優勢,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定期組織教師家訪等形式積極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積極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各種政策、法律,將國家、社會對于時代新人的要求以及家校有效合作共育對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準確地傳遞給家長,運用專業知識和能力解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家校合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家庭應當發揮好家校合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與起點,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為基礎,家校合作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明確指出,家長應當積極參加家長會、家長學校,主動與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廣大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應當與學校密切聯系,主動獲取來自學校對于家庭教育的指導,學習運用信息網絡平臺,遇到家庭教育的困難時主動向學校教師或專業人員尋求幫助,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主動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使得家庭教育更加合理有效。

(二)拓展家校協同的領域

就當前的家校關系來說,教師和家長之間事實上也是存在合作關系的,但這種合作的重點是在學習成績和考試升學上。家長向教師尋求幫助,或者說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往往是出于學生學習成績有了波動,對于學生其他方面的成長發展則關心較少。這樣的合作毋寧說是家長和教師的一種“合謀”,目的是驅使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考試升學上,其結果就是中小學生太苦太累,遠離了豐富的、和諧的、全面的教育生活。這樣教育是短視的和功利的,既沒有突出德育為先,也沒有真正的美育、體育和勞動教育,甚至也沒有真正的智育。

人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家校合作不應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應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家校共育的切入點,從而擴大到素質教育的各個方面,使“五育”的每個方面都發揮育人的功能。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有優勢、各有職責。學校具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僅應該更加系統、有效地向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還應該通過公眾號推送心理學相關專業知識、召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的家長會、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與講座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與能力,促使家長更加關注子女的心理健康,盡早發現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家庭教育以情感為依托,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子女的心理品質和性格特質。家長應當積極與學校溝通,及時向教師反饋子女的情緒狀態和心理上的困擾,積極向學校的專業人士咨詢有關問題,推進家庭教育科學化。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協調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健全家校協同的機制

家庭和學校的協同,既不是割裂和背離,也不是迎合和同化,而是各司其職,相互聯動,共同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全面落實。在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家校分工不明的問題長期存在,影響了家校共育的成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往往基于社會生活來展開,家庭環境、家庭氛圍都是家庭教育,人的道德品質、身心素質、勞動能力最初都是在家庭教育中獲得發展的。事實上,家庭教育的范圍是寬闊的,家庭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促進子女學習方面的發展。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進入深度轉型期,人們的競爭意識加劇,“望子成龍”的思維逐漸成為部分家庭教育的主心骨,家庭教育“學?;眱A向嚴重,成為學習、刷題、提分的教育,逐漸異化為學校教育的跟班和附庸。

家校協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要推進育人方式的改革,健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長效機制。學校教育作為專業教育機構,除承擔學科知識教育之外,同樣也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身心塑造和法治意識的職責,應當積極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積極將專業的知識與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準確傳遞給家長,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教育部門要建立健全家校共育體制機制,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規范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家庭與學校在家校共育中的職責,定期檢查家校共育的成效。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入學和定期的心理測試,定期開展家庭訪問活動,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針對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建立預防化解機制。同時,學??梢越⑿睦斫】敌畔⒔涣髌脚_,在平臺中匯總有關心理健康的法律政策、實時動態、成功經驗、專家講座、育人課程等,為家校共育的主體提供更加便捷、全面、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保障家校建立和諧的共育關系。

(責任編輯:王振輝)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機制建設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探析
如何加強高校學生組織機制管理的建設
淺析如何做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工作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